在桂陵战役中,魏国虽然输了,但实力并没有大大削弱,仍然保持着霸主地位。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年,它与韩国联手,击败了齐国。赵国也被迫与魏国结盟和解,收回邯郸。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魏国继续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国力更加强大。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攻击韩国。
韩国位于魏国西南部,包括今天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是七国中较弱的一个。那年春天,庞带领军队向韩国进攻。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于是派使臣到齐国求救。齐王召集大臣讨论是否出兵援助韩国。邹忌认为魏韩两国互相火,不管谁赢了,实力都会受损。
这对齐国有利。因此,他主张拒绝韩国的请求,不出兵救援。田忌不同意邹忌的意见,并主张尽快出兵救韩。他说:“如果我们不尽快出兵,如果韩国无法抗拒,就有向魏国降级的风险。这对齐国不利。”虽然孙斌也主张攻打魏救韩,但他不同意立即出兵。他说:现在韩国和魏国正在交锋。也许谁赢谁输。
如果我们现在出兵援助韩国,实际上就等于让我们为韩国承担抵抗魏军的负担。这样,我们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实力,而且不一定有信心打败魏军。”然后,孙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韩国的要求,同意派兵帮助他们,但我们不必立即派兵。韩国知道我们要出兵救援,必须与魏军作战。
魏军遭到韩军的强烈抵抗,他的实力将大大消耗。到那时,我们不容易再次攻击魏军吗?齐威王听了孙斌的话,一再称赞他:“好计划!好计划!”于是,他召见了韩国的使臣,说齐决定派兵援助韩国,希望韩国能在援军开始前坚持下去。韩国得到齐国将派兵帮助的消息,军队非常兴奋。
韩军先后向魏军发动五次猛烈反击,虽然未能打败魏军,但也使魏军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韩国真的无法支持,再次派臣催齐国赶紧出兵。看到时机成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田要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带大军前往救援。田忌这次出兵,按照孙膑的建议,还是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
与其直接解决韩国的围攻,不如把进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首都大梁。在魏国边境,齐军只有一些轻微的抵抗才顺利进入魏国。庞娟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立即命令魏军从韩国撤军回国。与此同时,魏惠王还派王子申率领留在中国的军队迎接敌人,并计划与庞滑的军队见面,攻击齐军。
春秋战国: 除[围魏救赵]外, 还有[围魏救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