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为什么要主动抛弃祖先,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刘秀平定天下后,史书上有一段关于祭祖的记载: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祠..不要为南顿君立皇考庙。
简而言之,刘秀尊汉宣帝刘询是他的祖父,汉元帝刘石是他的父亲。历史书中提到的“南顿君”最初是刘秀的父亲刘秦。刘秀尊被称为南顿君,因为他曾担任南顿县长。
然而,刘秀是刘发的脉搏,汉宣帝是刘彻的脉搏,但东汉建立后,刘秀为什么成为汉宣帝的孙子?
汉景帝刘启有14个儿子,第六个儿子是长沙定王刘发,第十个儿子是汉武帝刘彻。
刘发的大致传承是: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所以刘秀是刘发的五代孙子。所谓孙子,不是“孙子”的意思,而是古书中的儿子被称为“一代孙子”或“一代孙子”。
刘彻的大致传承是: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其中,刘弗陵没有孩子,所以霍光立刘弗陵侄子刘贺为皇帝,刘贺放荡不堪,霍光立敌太子刘根的孙子刘询为皇帝。从一代人的角度来看,刘秀和汉成帝是汉元帝的侄子,汉宣帝刘询的侄子。
但毕竟,刘秀的真实身份只是汉宣帝的侄子和孙子。为什么他要把自己尊为祖父,把汉元帝尊为父亲,让自己成为汉武帝的五代孙子?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一个有才华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有深刻的意义。刘秀的政治动机是什么?
王莽篡汉后,“托古改制”大行周礼,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导致世界大乱,刘玄、刘演(刘秀之兄)、刘秀三人起兵时,所用的旗号都是“复高祖之业”,恢复的是汉家江山。因此,刘玄的更始朝和刘秀的建武朝都是汉朝的延续。这是刘玄和刘秀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一旦否认这一点,即使是刘邦的后代,刘玄和刘秀的政权也是非法的,因此缺乏命令世界的合法性。
刘秀建汉后,要加强这一合法性,但刘秀这一脉的出身却有点尴尬,与祖先刘发有关。
当汉景帝还是王子的时候,他曾经打电话给程姬,程姬因为月事不能睡觉,所以她打扮成侍女唐儿,为汉景帝睡觉。春风曾经生下刘发,后人称女子月事为“程姬之病”。由于程姬不是很受汉景帝的青睐,唐姬也是程姬的侍女,更不受青睐,刘发也被冷落,被封在贫穷潮湿的长沙,封国领土比其他藩王小。汉代的“推恩令”,到了刘钦这一代,只能当县令这样的小官,家道已经中落,刘钦死后,刘秀一度务农多年。@ 刘秀是一个普通人,宗族地位很低。
刘秀要“继承祖先,中兴汉朝”,继承大宗,即直系,大宗才能为君。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荒谬的,但这是汉朝的政治正确性。
周朝以后,建立了“长子继承制”,王位和财产必须由长子继承。长子是妻子(妻子)出生的长子。所谓的“长子不好,长子不贵”。汉代,“长子继承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不能被打破。@ 在汉景帝立刘彻为王子之前,首先将刘彻的母亲王毅为皇后,将刘彻变成长子,确立刘彻的合法继承人身份。
刘秀平定天下后,原本打算把父亲、祖父等放入宗庙,让父子贵,祖父孙贵。然而,在“繁荣祖先,中兴汉朝”的前提下,他面临着一个问题:刘发是一个小宗,不是一个直系出身,而是一个大臣,宗庙里的祭祀是一个大宗,一个君主,两者放在一起是不礼貌的。@ 虎贲中郎将张纯和太仆朱浮指出“今高庙,陈序昭穆, 而且捣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礼貌”。
讨论结束后,大臣们给出的建议是:刘秀尊汉宣帝为祖父,尊汉元帝为父亲,不能封父刘秦为皇帝,在其他地方为刘秦建立寺庙。因此,刘秀解决了身份问题,从那时起,他可以以大宗正统的身份生活,实现了继承汉朝身份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事实上,刘秀“不认父亲”的做法并非孤案,汉宣帝刘询早就做到了。刘询(刘病已)是暴太子刘根的孙子。因巫术之祸,刘根被汉武帝废除。刘询是平民,不可能有继承权。霍光立刘询为帝时,提出“大宗没有后代,选择后代为后代”,让刘询以小宗继承大宗。因此,刘询不是以刘根的孙子身份继承大宗,而是以汉昭帝的继承人身份继承大宗。@ 继位后,刘询从未为巫蛊之祸翻案,也从未追封父亲、祖父为帝。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刘秀的做法或多或少让人觉得不舒服,但在“王侯将相还有种”的汉代,直接出来就是直接出来,普通出来就是普通出来。两者高低分明。因此,刘秀的做法符合时代气息,不会有任何内心的不适。
为什么刘秀主动抛弃祖先?隐藏的政治动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