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乱讲的是东汉中平六年至初平三年董卓入朝的专权暴政事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一些知识。
小说《三国演义》中相当一部分章节描述了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战争。家族豪华的袁绍成为了十八路诸侯共同推荐的盟友。他的兄弟袁术成为军队的总督粮食官员,袁的兄弟成为董军队的绝对掌权人。十八路诸侯起兵的原因是董卓控制了朝纲,扰乱了汉朝,但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源头。董卓率兵进京掌权的罪魁祸首恰恰是董联军盟主袁绍。
汉灵帝死后,将军何进带着侄子汉少帝刘辫继位,然后杀死了汉灵帝指定的辅政宦官简硕(皇帝禁卫军统领,下辖西园八校尉)和同为外戚的将军董重(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的侄子),独自夺取了军政大权。何进初掌权,试图提拔家庭人才供他使用,帮助他治理国家。
袁氏累世贵宠,绍和从弟虎贲中郎将术都是豪杰所归,信而用之。
袁绍在得到何进的重用后,立即开始鼓励何进清除后宫中所有的宦官。袁绍为什么要这么做?袁绍是一个家庭的孩子,袁家仍然是一个一流的大家庭,而家庭和宦官一直是水火不容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家庭。即使是东汉的皇帝也需要聚集宦官和外戚来勉强与家庭集团竞争。
何进刚上位,希望全家能支持他的外戚掌权,于是袁绍代表全家忽悠何进铲除宦官势力。如果宦官集团被清除,何进代表的外戚集团将独木难支,那么话语权将完全落在全家人手中。因此,袁绍不断劝说何进开始宦官,何进基本上被说服了,于是他进宫和妹妹何太后商量。毕竟宦官是皇帝的奴隶,要铲除他们。名义上,皇帝还需要点头,皇帝还年轻,所以太后说了算:
进乃白太后,请放弃中常侍以下,用三署郎补其处。太后不听,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以来,汉家的故事就不能浪费了。而且先帝新弃世界,我可楚楚和士人共事!”
太后不傻,宦官是皇帝的亲信,没有宦官集团的帮助,谁来对抗世家集团?谁来制衡掌权的外戚何进?何进是他的兄弟,但再亲也亲不过儿子,何太后也需要儿子有绝对的信任和使用,否则这位皇帝不是傀儡吗?何太后否决了何进的提议,何进不是很果断,既然妹妹反对他也准备罢手,袁绍不干了,又跑出去提建议:
绍等也是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和诸豪杰,使并引兵到京城,以威胁太后。
袁绍很聪明。他建议何进利用外力威胁何太后,但让世家集团置身事外。胁迫太后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谁来帮忙?就像董卓这样与家庭纠缠不深的西北强国,西北强国在中原地区没有跟踪。袁绍认为,即使他们来到中心,他们也站不住脚,只能成为家庭的小卒。
董卓接到何进的指示后,他写信给何太后,要求根除宦官,带领军队前来。当他快到洛阳时,何进又开始犹豫了。他担心董卓进入北京后很难控制,准备后悔,并向董卓传达了新的命令,让他不要来,让董卓半死。此时,袁绍出头了。一方面,他敦促董卓继续给何太后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他伪造何进的命令作为司隶校尉和假期,直接开始对宦官开始:
袁绍劝说这个决定很方便,至于一次又一次;不允许进入。绍还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逮捕中的官亲属。进谋积日,颇泄,中官怕而思变。
袁绍非常激进。他所代表的世家集团想杀死所有的太监。当时,曹操听说这件事后表示反对。曹操认为,只要杀死几个领导人,否则就会引起动荡:“太监的官员应该在古代和现代拥有,但世主不应该受到虚假权力的青睐,这就是为什么。治理他们的罪行,当惩罚元恶时,一个监狱官员就足够了,为什么要召唤外国士兵!如果你想杀死他们,你必须宣布我看到他们失败了。”
宦官被迫咬人。皇帝的近卫军由宦官控制。一开始,袁绍和曹操曾经是近卫军西园八名船长中的一员,也是何进杀害的宦官简硕的下属。但曹操很轻,他是宦官的后代。他的父亲曹松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他们的头衔是曹腾继承的头衔。没有人听他的话。其他人会质疑他的立场。
事实上,袁绍也有如此激进的想法。他想鼓励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进行全面的斗争。无论哪一方获胜,另一方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伤害。世家集团只是在后面捡起漏洞。如果双方都死了,那就更符合世家的意愿了。世家也可以由一个家庭主导,没有任何限制。然而,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何进迷茫中计,被宦官骗进宫杀死。然后几个领导的宦官带着皇帝和太后跑了。
为什么袁绍煞费苦心地帮助他提出建议?这并不是为了控制皇帝在家庭手中,皇帝逃跑了,但也遇到了在洛阳城外发现漏洞的董卓,虽然董卓是袁绍说服他被愚弄到洛阳,但他毕竟不是家庭集团自己的人,谁知道皇帝落在他手里会发生什么?果然,董卓得到皇帝后开始以中央政府为中心。
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桥段。汉少帝逃离洛阳,在路上遇到了董卓的军队。袁绍的脸立刻变黑了。事实上,在历史上,袁绍并不在皇帝身边,否则董卓什么也没发生。当时,袁绍在宫中大杀特杀宦官泄愤,一口气杀了2000多人。董卓守护皇帝进入洛阳后,大权在手,野心也随之冒出来,袁绍的苦心策划都为董卓做了婚纱。
董卓掌权后,他还赢得了袁绍。袁家“四世三公”的幌子仍然很有威慑力。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们的支持,但袁绍很沮丧。董卓建议废除汉少帝,改立汉献帝时,袁绍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拔剑。如果董卓成功了,皇帝就不会在家庭的控制之下,他们会失去发言权吗。袁绍一开始建议董卓进京,就是董卓在中央没有基础。世家子袁绍看不起董卓的土包子。他骄傲地认为董卓不能对世家做任何事。
袁绍起兵反董时,不顾叔叔袁奎全家还在洛阳,就是袁绍的不在乎让袁奎全家都被董卓杀了。你以为我不敢杀,我就杀你看,这大概就是董卓当时的想法。在袁绍的组织下,十数路诸侯对董卓进行了攻击。事实上,这个家庭拒绝接受中央政府。董卓的野路变成了宰相和太师命令世界。这让这个家庭的脸在哪里?袁绍挑起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斗争的目的不是让一个当地的包子军阀占便宜。出兵前,袁绍也做了这样一件事:
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都板授官号。
袁绍自己封官,这是三国时期地方自力更生的先例。后来,诸侯们把自己封为官,然后向中央政府报告。几十年后,刘备自称为王的措施都是袁绍,他开启了当地士兵反对中央政府的序幕。无法得到全家人支持的董卓无法控制洛阳的局势。然而,他出生在一条野路上,不拘一格。他只是带着皇帝去了西北部。从那时起,中原一片混乱。三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正式宣布。
@ 事实上,三国乱世的始作俑者是袁绍。准确地说,这是袁绍所代表的家族集团。何进和袁绍一起清除宦官的行动,实际上是家族集团试图削弱两个竞争对手的行动。何进的失败和意外吸引了中央系统以外的军阀董卓。董卓不属于家族,当然,进入北京后,他会与家族集团争夺权力和资源,产生矛盾。后果是家族组织要求董,然后整个东汉统治体系崩溃。十多年后,袁绍在诸侯争霸战中也输给了曹操,“四世三公”的袁家从此衰落。
董卓在历史上的灾难到底是怎么回事?与袁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