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周朝开始走下坡路。它不再是世界上不可战胜的强者,而是一个残疾的弱者。在这个时候,它需要很多保镖。

据史记载,“周室衰微,诸侯强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方伯”是老板的意思,这不是贬义。当父母年老生病时,老板有义务和责任主持家庭事务。

周王室“年老有病”,即“周室衰微”,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西周初,王畿将宗周与成周联系在一起,面积千里之广。

然而,历山之乱后,周王室不得不东迁,从而失去了潼关以西的地盘,实际面积缩水了一半。

不仅如此,面对帮助周平王东迁的有功诸侯,周天子还要拿出土地封赏。

秦国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后来得到岐山以东的关中地区;晋国得到了周王室东面的河内、樊阳。

周襄王时期,西边的酒泉给了郭国,东边的虎牢以东给了郑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200英里,只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领土。没有“率土之滨,不是王土”的精神。

大幅缩水是“周室衰微”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导致兵源减少,财源缩水。

在兵源方面,不仅人口减少,而且远离西北宝贵的“兵马”库。

自古以来,就有“关东与山东出相,关西与山西出将”的说法,失去了关西之地,周王室的军事实力大大降低。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财政资源方面,土地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农业作为一个农业社会,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税收,尤其是商业流通几乎为零的周朝。

土地萎缩意味着周王室的税收减少。这样,国力必然大大削弱。战国末期,只剩下洛阳、偃师、巩义等百里之地,不如二三流诸侯国。

但这些诸侯强国恰恰相反,齐侯、晋侯、秦伯、楚子等都已沃野千里。

战国后期,中原诸侯纷纷称王,周天子却降为小国的国君,可悲可叹。

军力萎缩除了大幅缩水外,还是“周室衰微”的另一个标志。

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是真理,周朝也不例外。

所谓德、政、儒、法,都属于政治技能,但枪杆子是政治筹码,没有军队,再精湛的技能也没用。

周王朝非常清楚这一点。打败商朝后,他们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淡化军队功能,防止人们树立军才有权的观念。

然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有德之人,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以“德”获得的世界。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事实并非如此,周王室对军队非常重要,否则也没有能力号令天下诸侯。

当时周天子有六军,一军有五师,每师2500人,一军12500人,天子六军75000人。

据《周礼》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有史学家认为,这种说法可能不完全正确,周天子应该不少于六军,诸侯国一般不超过一军。

只有这样,周天子才有绝对的权威号令诸侯。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兵力逐渐萎缩,从六军缩到三军、二军,后来不到一军。

一旦遇到麻烦,周天子应付不了,只好向诸侯求助。没有强大的军队,周天子就像一只失去爪子的野兽,不再那么可怕。

公元前256年,秦国攻占洛阳,周红王病逝,周朝灭亡。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