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由于杨迪皇帝杨光凿运河、营东都、三征高句丽等行为,繁重的兵役和兵役使田地荒芜,人们不谈生活,世界一片混乱。自七年(公元611年)以来,当地农民起义爆发。一时间,许多起义势力形成,其中最强大的是翟让、李密等领导的瓦岗寨起义。
瓦岗寨于611年起义,直到618年失败。在过去的七年里,动员数百万人前往河南、河南、北部等地区,打破了宇文化和军队,挫败了王世充,一度震惊了国内。为反隋斗争贡献如此之大的瓦岗寨起义,为什么不能继续统一世界呢?但它迅速衰落并失败了?这里是一个分析。
第一点:杀翟让,众将离心离德
翟让首先发起了瓦岗寨起义。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杨玄感起义失败后,跟随杨玄感起义的李密经王伯当介绍,加入瓦岗寨大家庭。翟让重用李密这个人“知兵书,有策略”,什么都和他商量。不久之后,翟让的下属发现李密拉帮结派,培养私人势力,雄心勃勃。公元617年,李密以庆祝石子河之战胜利为由,设宴杀害翟让。翟让被杀后,影响了瓦岗寨内部的团结,内部开始不稳定,众将也离心离德。
二是战略目标不明确,杀死三军
在李密成为瓦岗寨之主后,他的战略目标并不明确,甚至前后矛盾。@ 他发表号召声讨隋朝杨帝(杨光),这显然是为了推翻隋朝的统治。后来,李密接受了隋朝泰帝(杨东)的招降,并带领军队攻打了宇文化和军队。因此,李密的战略目标出现了前后矛盾,前面说要推翻隋朝统治,后来又接受了隋朝的招降,并为之作战。结果在攻打宇文化的时候,两败俱伤,最后让王世充捡漏,被王世充打败。他的将军要么投降王世充,要么逃跑,他也以降唐的结局告终。这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大业14年(公元618年),曾经在国内震惊,实力雄厚的瓦岗寨起义正式宣告失败。最后,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要有足够大的格局和就业,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的格局不够大,目标不明确,日夜改变,注定要失败。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降唐后的李密因为没有被重用,试图叛逆唐自立,最终在熊耳山被唐将盛彦师杀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指正。
为什么瓦岗寨起义声势浩大,迅速衰落,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