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一生致力于科技研究。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关键词:利玛窦北传教,汤若望,徐光启修订《崇祯历书》
前因:
利玛窦北上传教:公元1595年,传教士利玛窦北上南京传教,并被允许住在南昌,不久前往北京。
后果:
汤若望,徐光启修改了《崇祯历书》:公元1629年,礼部左侍郎徐光启成立历局,与传教士汤若望一起编修《崇祯历书》。
详细过程:
一、中国火器的发展
公元1617年,为了应对北方女真人对明朝的进攻,徐光启从澳门引进了西方火器,并聘请了西方技师来改进火器。
说到中国火器的发展,大约在唐代,火药出现了;宋朝以后,火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如两宋燃烧爆炸火器和竹筒,元明进一步将火器改造成铜枪和铁枪。后来,火器通过丝绸之路,由善于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带到了欧洲。
火药火器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将火枪改造成新的西方武器,然后随着航海殖民时代的到来传入中国。例如,在嘉靖初年,葡萄牙侵犯了广东。在明军的抵抗下,葡萄牙军队输掉了战斗,主动投降。投降后,葡萄牙向中国留下了许多战利品,包括西方农炮“佛郎机”和“红夷大炮”。
这些西方火器引进后,朝廷感叹外国人改造的火器比中国强大得多,所以他们邀请了一群官员来模仿它们。不幸的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模仿它们。直到天启和崇祯年间徐光启主持这项工作,模仿工作才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女真族的反击
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成立后金,开始经常入侵明朝和明朝。徐光启见到万历皇帝时说:“努尔哈赤的军队非常强大。即使我派兵抵抗,我也必然会失去很多军队。@ 我建议在北方铸造大炮,建立敌台,到处寻找熟悉西方火器的工匠和老师,教士兵使用火器作战。”
万历皇帝听了,同意了徐光启的主张,让徐光启负责此事。徐光启领命后,让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送十几个铜铁匠,提供十几种枪。
徐光启得到各方火器和熟练工匠后,打算加强军队训练,但发现很多部门官员不顾政事,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用尽了朝廷拨出的钱。
其他讨厌西方技术的朝廷官员也不断攻击徐光启,说徐光启只相信西方的鬼东西,没有中国祖先传下来的控制兵的技能。徐光启知道后,虽然生气,但也无助,只能先专注于手头的事情。
后来,徐光启要求所有士兵练习用火器战斗,但发现佛郎机的性能很差,许多火器损坏潮湿,根本不能使用。因此,徐光启决定直接从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购买火器。
徐光启知道找其他部门负责武器购买火器是没有用的。这些官员都是素食主义者,根本不在乎战争。经过深思熟虑,徐光启决定找好朋友李志藻和杨廷筠一起出资购买火器。
李之藻和杨廷筠都是杭州人。他们是利玛窦来北京时和徐光启一起学习西方科学的同学。利玛窦去世后,他们离开了首都。李之藻来到南京任太仆寺少卿,杨廷筠任湖广按察司副使。
三、购买曲折的火器
徐光启想起两人后,立即写信给他们,要求他们和自己一起购买西方火器。两人同意后,李志藻派门生张涛去澳门。
当张涛进入澳门时,广东和澳门之间实施了海上禁令,没有办法直接乘船,所以张涛向广东检查,让吴中伟表达他的意图,并要求他同意自己去澳门。吴中伟听后,知道张涛正忙于国家事务,他邀请广东总督派几名船员陪同张涛进入澳门。
到达澳门后,张涛找到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给他们买了火器,并带回了几位西方技师和翻译。
然而,朝廷里的反对派知道了这些事情。他们一起攻击徐光启的行为,导致张涛带来的人只能留在广州,火器不能公然运到北京。
张涛不得不自己买船,北上运火器,暂时放在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徐光启也受到影响,称病到天津休养。
后来,东北地区的沈阳和辽阳相继被努尔哈赤攻占。朝廷急于寻找抵抗后金的方法,重新找回徐光奇。徐光奇回到朝廷,说他手里有一批从澳门买来的火器。
朝廷知道后,请徐光启迅速将火器带到北京,加强训练。于是徐光启派人将火器运到北京进行仿制和改进,并请传教士毕方济和杨玛诺回北京指导。
在后来的宁远之战中,徐光启改进的“红夷大炮”不仅击退了后金军,还击中了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重伤而死,为明朝带来了胜利。
结论:
徐光启改造火器是明末政治史和战争史上的关键事件,延长了明后金之间的战争,延续了明朝的生命。
明朝火器是如何发展的?徐光启为什么要改造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