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


王守仁,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宋明心学的大师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儒家。他和孔子、孟子、朱一起被称为“孔、孟、朱、王”。以下是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王阳明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都可为圣贤”,主张“知行合一”。

王阳明不仅精通儒、释、道三教,还能统军征战,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体。

王阳明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现存诗歌多达600多首,具有唐人风韵,秀逸有致,在当时的诗坛独树一帜。

明孝宗弘治12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进士及第,顺利进入仕途。年轻的时候,他政绩突出,经常能挺身而出,为政治不公正发言。出乎意料的是,他埋下了自杀的灾难。

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

洪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明孝宗[chēng]15岁的朱厚照即位,是明武宗。

明武宗的荒谬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与他父亲明孝宗的偏好相反,明孝宗喜欢文臣,而明武宗喜欢舞枪打棒,宠爱宦官,尤其是大太监刘瑾。

明武宗是一位年轻的皇帝,宠爱刘瑾,整天玩耍娱乐,政府荒芜。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多次受到劝告,明武宗都听不进去。此时,孝宗朝的宠臣和文臣被冷落,任由宦官肆意行事,扰乱了朝纲。

正德元年(1506年)冬,刘瑾凭借明武宗的宠信,擅政逮捕了20多人,如南京御史戴铣等。

王阳明看着朝廷文官和宦官的斗争,皇帝不分是非,于是直言不讳地说,上疏论救。结果,他激怒了刘瑾。不仅这个奏折被拦截了,刘瑾还直接把王阳明送进了监狱。

王阳明下狱后,家人多方救出,终于挽救了一条命。被刘瑾打了40根廷杖后,他免去了兵部主任的职务,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70里,修文县治),成为龙场驿栈驿城。

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

即便如此,刘瑾还是怀恨在心,他偷偷派金衣卫去刺杀王阳明。

当王阳明来到钱塘江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为了避免家庭麻烦,他让孩子们回到家乡报告信件,而他躲在城外的大胜果寺里。

王阳明知道,只要刘瑾得不到自己死的消息,他就不会放弃。匆忙中,他想到了“金蝉脱壳”的策略,起身在房间的墙上挥舞着一大笔,写了一首《绝命诗》:

《绝命诗》

学道无成岁月虚,天至此欲怎么办?

曾许国羞无补,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独,忠于太阳和月亮,不管遗骨埋葬河鱼。

百年臣子难过吗?日夜潮声哭泣子胥。

写完这首诗后,王阳明来到钱塘江,脱下衣服和鞋子,造成了自杀的错觉,然后上了一艘商船,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当锦衣卫的刺客看到《绝命诗》和河边的衣服和鞋子时,他们以为王阳明投水自杀了,于是回报了刘瑾。刘瑾认为王阳明已经自杀了,所以他不再想王阳明了。

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

王阳明躲天过海,逃过刘瑾的屠刀后,跋山涉水,煞费苦心地来到贫瘠偏僻的贵州龙场。龙场山峦丛薄,苗圃杂居,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

王阳明在这个安静、艰难、艰难的龙场,结合多年来的经历,日夜反思,终于意识到:“圣人的方式,我的本性自给自足,对事物的理由”,这就是著名的“龙场理解”。

除了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朱子学说,龙场悟道开启了“阳明心学”的大势所趋。

如今,“阳明心学”在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地仍然很流行。他的心是理性的人生理论,知识与行动的统一理论,良心修养理论被世人津津乐道,“阳明心学”被视为深入研究和学习的理论。


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王阳明用绝命诗藏天过海,当时经历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