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1643年),位于大明京师皇宫,明思宗朱由检的心早已忧心忡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明军在至关重要的松锦战争、朱仙镇战争和螺山战争中惨败。此外,孙传庭全军覆没,西北地区落入李自成手中,大明的灭亡只在一夜之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南昌的楚王府中,末代楚王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最小的女儿朱凤德君主即将结婚。
当年6月,朱凤德像往常一样结婚。于是,朱华奎委托主持湖广乡试的督学大臣高世泰从应考士子中为他挑选了一匹郡马(明代藩王、郡王、奉国将军、奉国中尉的女婿都叫仪宾,其中藩王的女婿也叫郡马)。
在这方面,高世泰不敢忽视,迅速开始在1000多名考生中精心挑选,有时巡逻考场,对考生一一详细;有时让考生站起来,“藻类”。最后,他选择了“华丽”的汉阳考生王国子,并在乡村考试中排名第一。
随后,高世泰带着王国梓来到楚王府。经过一系列程序,如楚王府宦官相视、玉尺量手掌、画像等,王国梓见到了楚王朱华奎,并被朱华奎喜欢。接下来,楚王朱华奎命令秦天博士选择吉日,为君主朱凤德和君马王国梓举行婚礼。
婚礼当天,从武昌到湖广总督、巡抚到江夏县令(王的家乡在江夏),都是在王的彩车后面送来的。彩车进入楚王府,一系列繁文缛节的婚礼立即展开,王正式成为楚王的郡马。
然而,楚王朱华奎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离郡主朱凤德和郡马王国子结婚仅八天,张献忠的军队就接近武昌。张献忠的军队刚刚进入武昌城,楚王朱华奎花了很多钱招募“楚藩新军”,打开大门迎接张献忠进入城市,武昌失落了。
随着武昌的失落,郡马王国梓在大喜之后迎来了大悲。他和郡主朱凤德刚刚组建的小家庭宣布破裂。朱凤德被王朱华奎命令上吊,王国梓外出逃命。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三个月后,郡马王国梓在大悲之后又迎来了大喜。
张献忠占领武昌仅三个月后,决定离开武昌,南下湖南发展。左良玉部明军立即收复武昌,王国子此时也回到了楚王府。在王府里,他从朱凤德的个人女仆那里得到了少数试图保存的公主嫁妆。共有十个雕刻的金龙凤大盒子、两个大柜子和两个大桶,里面装满了金银、珠玉、锦缎和衣服。
有了这些嫁妆,王国梓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直到76岁才去世。晚年,王国梓根据自己在楚王府当君马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一梦缘》。
由于是个人经历,王国子在这本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与公主朱凤德的整个婚礼过程,并填补了公主婚礼过程的历史空白。
根据《一梦缘》的记载,我们可以将王国梓与朱凤德的婚礼流程总结如下:
1、君主朱凤德年当及发夹时,父亲朱华奎委托当地官员高世泰挑选郡马;
2、经过精心挑选,高世泰挑选了应考士子王国梓作为郡马的合适人选,随后,高世泰将带王国梓一起进入楚王府;
3、到达楚王府后,楚王朱华奎不能直接见王国梓,而是先由高世泰汇报,然后楚王派遣宦官对王国梓进行相遇、量手掌等调查;
4、楚王朱华奎和宦官对调查结果满意后,画家还需要画王国梓的脸供朱华奎检查。朱华奎看完画像后,才会遇到王国梓;
5、在面对面的接待中,如果楚王朱华奎能与王国梓相处,他会立即命令钦天博士计算吉日,为郡主和郡马举行婚礼,这就是所谓的“择吉花烛”;若楚王朱华奎不相中,则需要高世泰重新挑选郡马;
6、婚礼当天,武昌市上到湖广总督,巡抚下到武昌知府,都要跟着迎娶王国梓的彩车相送;
7、郡马彩车进入王府后,还要等秦天博士算出的吉日良辰到了,才能举行婚礼;
8、婚礼开始时,郡马需要在“鸣钟击钟”的气氛中向坐在上面的郡主行“拜舞礼”、“谒见礼”;
9、郡马行礼后,郡主将下座,与郡马一起向楚王朱华奎和王妃跪拜行“谢恩礼”,并高呼千岁;
10、郡主和郡马互相“崇拜”,然后在伴娘的指导下进入洞房,举行“婚礼”。这时,郡马可以揭开郡主的红盖头,然后举行“会计仪式”、“婚礼”。到目前为止,婚礼才结束;
11、结婚第二天,君主朱凤德和君马王国子要向楚王和公主“感谢婚礼”。仪式结束后,楚王和公主要给新人大量的金、银、珠、玉,并举行为期五天的宴会来庆祝。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婚礼流程,君主朱凤德和君马王国子正式结婚。为了看豹子,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明朝其他封藩君主和君马的婚礼流程。
朱凤德,明朝第九代楚王朱华奎的女儿,她和王国梓的婚礼流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