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天启元年(1620年),金大汗努尔哈赤利用大明神宗和光宗相继死亡,西宗刚刚继位,率领数万军队试图一举攻占沈阳和辽阳,进而夺取除辽西走廊以外的整个辽东。

辽阳大明辽东经略袁应泰接到金军进攻沈阳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派兵救援沈阳:

1、第一梯队由驻扎在辽阳的四川石柱、酉阳土兵7800人和戚家军3700多人组成。在援辽总兵陈策、副总兵童仲井、副总兵戚金、参将周敦吉的带领下,先行前往沈阳;

2、第二梯队由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碧带领3万辽东军完成集结后,再向沈阳进发。

石柱、酉阳土兵、戚家军都是大明战力最强的部队,以至于《满文老档》不得不承认“明步兵都是精英,勇敢善战,战之不退”。李秉诚等人指挥的辽东军,战斗力还不错。虽然他在萨尔浒战役中胆小懦弱,但他有李成梁的老基础。如果他能努力,他仍然可以对后金军构成威胁。

然而,拥有4万多人和豪华阵容的沈明军最终在浑河被击败:石柱和酉阳土兵遭受重创,齐家军被摧毁,辽东军在逃跑时被皇太极杀死了4000多人。

那么,问题来了——浑河之战,明军阵容豪华,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打败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石柱宣抚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向明神宗的一道奏疏开始。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到达通州后的万历四十八年五月,内容如下:

请皇帝假臣战车,给臣火器,半步半马奇。臣土兵从四川抵辽,每人只收四两个费用。况且安家银两个是安家,实际上是和各兵备置器械御敌。臣兵跋涉千里。如果器械不颓废,他们怎么敢喋喋不休呢?

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通过这种疏散,我们可以知道,由秦良玉指挥的白杆士兵缺乏战车、火器和战马,甚至他们携带的武器和武器在长途旅行后也严重损坏。

对此,明神宗无能为力。当时他病得很重,两个月后就死了。明神宗死后,明朝政府更加混乱。新继位的明光宗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然后继位的明光宗因为移宫案的麻烦没有时间照顾他。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关心白杆兵是否需要补充武器和军械。唯一注意到白杆兵的部队只是敦促他们尽快去辽东。

秦良玉玩疏后,白杆兵的经历还是一样的。可想而知,没有玩疏的酉阳土兵和戚家军的情况只会更糟。据《熊廷碧集》记载,酉阳和石柱土兵到达辽阳后,看到他们的情况的熊廷碧曾说:“酉阳和石柱土兵虽然到了,但还没有完成,也没有准备好。”

即便如此,白杆兵、酉阳土兵、戚家军也没有任何怨言,在接到沈阳救援军令后,他们毅然踏上了征程。

然而,当他们走到离沈阳不远的浑河时,沈阳城已经倒下了。接下来是进退,陈策等人有分歧。

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主教练陈策认为此时应退保辽阳,而周敦吉、戚金等人则以“我们这三年救不了沈”为由,坚持前进。

到目前为止,许多军事历史研究人员认为陈策的主张是正确的。然而,根据当时战场的具体情况,陈策等人最终决定在浑河两岸布防无疑是正确的。

浑河离沈阳不远。后金军肯定会发现他们的军队。如果他们贸然撤退,在后金骑兵的追击下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大损失。此外,他们身后还有由李秉诚等人领导的3万辽东军。如果辽东军能及时赶到现场,他们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努尔哈赤发现这支明军后,立即率领数万军队扑向。陈策命令周敦吉带领酉阳和石柱土兵780至浑河北岸布阵,带领3700多名戚家军在浑河南岸布阵。

战斗开始后,努尔哈赤首先以数千名红旗骑兵冲击浑河北岸的明军,被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击退。然后派正白旗出马,仍然被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击退。最后,他派正黄旗上阵,但仍然没有获胜。

诸将奋勇迎击,败白标兵(正白旗),败黄标兵(正黄旗),击败2300名落马者 人,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明史纪事本末》

看到战争不顺利,叛徒李永芳很担心。在观察了明军阵型后,他发现装备战车和火器的明军都在浑河南岸,浑河北岸的明军只能依靠长柄竹矛和盾牌抵抗后金骑兵。此外,浑河北岸的明军穿着厚重的衣服,不利于近距离战斗。只要他们用火炮打开北岸明军阵型的缺口,后金军就可以冲进去打败他们。

当时后金军没有装备火炮,但沈阳城头有火炮。于是,李永芳迅速找到了被俘的明军炮手,亲自解除了绑定,奖励了千金,终于感动了一些明军炮手。这些明军炮手将原本放在沈阳城头的一批小口径火炮运送到两军阵前,轰击浑河北岸的明军阵。

酉阳土兵和白杆兵在这个时候没有装备火器和战车的缺点无疑暴露出来了。他们的长柄竹矛和盾牌根本挡不住小口径火炮的轰击。就这样,酉阳土兵和白杆兵阵型混乱,金军被机会冲上来打败。周敦吉、酉阳将领冉见龙、石柱将领秦邦平等参与者死亡。在酉阳将领冉文光、石柱将领秦民平的带领下,残兵渡河疏散战场。

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酉阳土兵和白杆兵战败后,金军立即攻击浑河南岸的戚家军。在陈策、童仲井、戚金的带领下,戚家军依靠战车和火器拼命阻击后金军。

就在戚家军与后金军激战的时候,李秉诚等人带领的3万名明军终于赶到了距离浑河只有10多英里的白塔铺。然而,他们停下来观望,而不是增援戚家军,也不是绕道而行。

与此同时,后金军的等待也发现了明军,并迅速回报了努尔哈赤。得知三万明军在白塔铺,努尔哈赤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明军突然向其侧面发动攻击,数万后金军很可能会被击败,于是他立即命令皇太极带领数千名骑兵拦截李秉诚等人带领的明军。

要说李秉诚等人真可耻,面对皇太极数千骑兵,他们转身逃跑,结果白白失去了只有4000兵卒。

努尔哈赤得知三万明军逃跑后,立即命令金军以旗帜为单位轮流攻击戚家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现在,陈策等人也明白,他们一直期待的3万辽东军不会再出现了。因此,他们派敢死的人到辽东经略袁应泰寻求帮助,同时用坚固的松木板加强战车组成的防线。

看到这位敢死的士兵后,袁应泰以“奴兵强,绝不可救,不必再添一支人马”为由,拒绝派兵救援浑河南岸血战的戚家军。

真的有道理吗?即使后金军再强,也是弩之末。如果他能强迫李秉诚等人的3万辽东军杀死后金军,并非不可能击败后金军,收复沈阳。

但他看不到这一点,即使敢死的人磕头流血,即使辽东巡按御史张泉反复以激将法劝他出兵,他也不为所动。

袁应泰放弃了对戚家军的救援,但戚家军并没有放弃对大明的忠诚。在“大丈夫报国就在今天”的喊声中,他们冲向后金军。

至此,浑河之战结束,由酉阳土兵、白杆兵、戚家军组成的阵容被豪华明军击败。然而,他们并没有输给后金军,而是输给了混乱的明朝政府、驻足观望的3万辽东军和拒绝发援的袁应泰。


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浑河战争中明朝的阵容是什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