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张灯结彩地庆祝新年的到来。清朝皇家是如何庆祝新年的?
在清朝,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元旦周围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从农历十二月的第八天开始,它就进入了“新年”的季节。腊八不仅是新年的开始,也是佛教的传统节日。许多寺庙会在这一天为周围的居民煮粥。
雍和宫
雍正登基后,故居改为雍和宫。每年,腊八都会在大锅里煮腊八粥,与贵族和普通人一起食用。受皇室的影响,人们也会在腊八时煮腊八粥。人们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南方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崇拜灶神,这通常被称为新年。
民间过年讲究喜庆团圆。除夕要贴对联,换门神。除夕夜,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分岁酒,孩子也能拿到压岁钱。许多地方都有新年守岁的习俗,儿子一过,便祭祖,祭祀后吃饺子,天亮时拜亲友。初五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天,民间有“破五”之说,“破五”之后,店铺纷纷开张,人们走亲访友,热闹非凡。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白天街上有很多舞台唱歌,小贩到处兜售,游客摩肩接踵,非常热闹。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元宵都会出去看灯,猜灯谜。元宵节过后,新年才结束。
皇室的新年规则特别复杂。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皇帝将开始写“福”字,张贴在宫殿的各个部分,并向所有文武官员赠送。农历十九月十九宫开始放鞭炮。从农历十二月底到农历正月,皇帝每次穿过一扇门,太监都会放鞭炮。清宫春节期间的对联不需要粘,可以多次使用。
皇帝的家庭在工作日很少一起吃饭。只有在春节期间,后妃才被允许参加宴会。除夕夜的早晨,皇帝和皇后和妃子们在重华宫一起吃早餐。早餐通常包括拉拉(黄米)、糕点、年糕等,花样多到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晚宴。除夕团圆年餐应在保和殿或乾清宫(下午4点)举行。
家宴准备的烹饪原料主要是满族传统食品。例如,在清宫的饮食档案中,记录了乾隆49年除夕宴会上使用的材料数量,其中乾隆皇帝御桌宴会上使用的材料数量为:65公斤猪肉、1只肥鸭、3只蔬菜鸭、3只肥鸡、7只蔬菜鸡、3只猪肘、2个猪肚、8个小肚子、25公斤野猪肉、5只关东鹅、20公斤羊肉、15公斤鹿肉、6只野鸡、20公斤鱼、4只鹿尾和3根大小猪肠。另外,用白面5斤42,白糖62做点心。这些材料大多是“关东”生产的,反映了满族固有的饮食习俗。在除夕的环境中,品尝家乡的风味反映了皇室的饮食心理。
除夕宴会上,皇帝的宴会桌放在中间,上面有八种膳食。据记载,乾隆四十一年,除果盒外,全桌八路共有63种膳食。在餐桌的东边,还有牛奶
还有四道菜,如小吃、南菜、清酱、酱汁、老泡菜等。在皇帝面前,左边放着勺子和筷子,右边放着勺子和筷子,前面放着筷子套、手布和纸花。后妃的宴会桌分为左右两排,位于皇帝宴会桌的左前和右前。后妃的尊严和自卑之间存在差异,使用的餐具也存在差异。桌子上只有零食和配菜。
第二刻,皇帝在音乐中升座,然后皇后依次等待宴会。先给皇帝上汤膳。皇帝汤饭盒盖拿出宫后,给后妃上汤饭。奶茶的顺序也是如此。茶桌撤下后,“转宴”开始。所谓转宴,就是从皇帝的桌子开始,把宴会上的各种膳食、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转到陪桌上,意思是全家人一起享用。转宴后,摆酒宴。皇帝的一桌酒分为五路四十品,后妃的一桌酒分为十五品。
皇帝在音乐中喝了第一杯酒,后妃一杯一杯地喝了下去。喝完果茶后,后妃坐下来,皇帝离开了宴会,祝贺的音乐开始了,家庭宴会结束了。清末,除夕夜,皇帝在早餐和晚餐中增加了一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有几十道菜。
除夕夜辞旧迎新礼仪后,皇帝去乾清宫左侧昭仁殿东小屋吃饺子。清朝皇帝过年吃的饺子都是素馅,包括长寿菜、金针菜、真菌、蘑菇等。
元旦那天,皇帝必须到处上香行礼,开始写吉祥话,祭堂子,享受先殿,与皇后妃子共进早餐,向神佛先帝行礼,然后由王公大臣、后宫、太和殿宴请大臣、内廷、皇后内廷、乾清宫家宴,最后观看元旦承应剧。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皇帝可以回宫休息。
无论如何,无论古今,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都是一样的。
清朝皇家是如何庆祝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