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元朝的皇陵,
古代皇帝登基后,他们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吉祥的地方来建造自己的陵墓。远处有秦始皇陵、西汉皇陵、唐朝皇陵、宋朝皇陵、明朝皇陵、清朝皇陵,甚至袁世凯也建造了陵墓。那么,为什么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元朝皇帝的陵墓呢?这也成为后代研究的对象,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谜团。
在中国的每一个封建王朝,皇帝死后都有一座陵墓。这些陵墓大多在登位后开始筹建,然后逐年修复。
皇帝在位的时间越长,陵墓的规模就越大。在位时间短的皇帝也有陵墓,其中大部分是后来继位者建造的。
比如汉武帝的茂陵,修陵前后用了53年。
《晋书》中载 :"汉天子即位一年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也就是说,汉武帝用全国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收随葬物品的费用,
建陵工匠3000多人,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
为什么元代帝陵没有单独发现?事实上,元朝的葬礼习俗与其他朝代不同。虽然清朝也是少数民族,但清朝入关后已经汉化,模仿明朝的葬礼制度。元朝皇帝的葬礼仪器与其他朝代不同。
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他们的丧葬习俗与汉族明显不同
:简葬。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不会像汉族人那样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在埋葬前建造十年或八年。
成吉思汗于1227年8月25日去世。临死时,他告诉部门“密不发葬”,实行“密葬”。
《多桑蒙古史》记载:“众所周知,所有将军的棺材都属于蒙古,他们不想出汗。棺材保护者在这么长的路上被杀..埋葬后,周围的树木丛生,变成了密林,树下没有坟墓。”
另外,据叶子奇《草木子》记载:
元朝皇帝死后,没有棺材,也没有殉葬品,只是 "用棕木两片,凿空其中, 人形大小合成棺材,放在遗体里。" 接着 “加鬃漆,毕,以金为圈,三圈定 (
两端和中间) ” ,随即 “ 送到其直北园宿之地 ” (其地在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上游之间的肯特山中),挖一个很深的坑埋在里面。地面堆土后, “万马墩平”
,并派出一支队伍暂时封锁该地区,直到青草生长,根本看不到痕迹。因此,后人很难找到它的遗迹。
也就是说,元朝皇帝深埋后,派专门队伍对埋葬处进行戒严,不允许外人进入,然后来到马群,践踏埋葬的陵墓,踩平高于地表的土堆,戒严部队继续守卫陵墓,直到陵墓上长出茂密的草,与周围的地表没有什么不同
只有当皇陵的痕迹看不见时,部队才被撤走。
这种葬俗使元朝皇陵极具隐蔽性,后世极难找到。
另一点是陵墓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汗葬时极其秘密, 沿途见人,都杀之以殉。"
也就是说,只要沿途有人看到,他们就会被杀死,他们看到的一切都会被杀死。只有天知地知道他的后代知道出汗的陵墓。
后人如何祭奠祖先?有一种说法是元人根本不祭祖,这和他们的游牧有关。今天放牧到这里,明天到那里,祭祖要跑那么远,干脆不祭祖。
然而,也有一种说法是,元人有一种特定的祭祖方式,元人发明了一种“母骆驼识别方法”:
“蒙古诸汗葬的时候,以陵无表识,很难找到。就是在葬后屠宰一座稚驼陵之前,让母驼视而不见。以后去坟墓的时候,母驼会找到自己的稚驼被杀的地方,昂首哀鸣,这样才能知道陵墓的位置。”
这意味着蒙古大汗下葬后,没有陵墓标志,不像汉人皇帝死后会建享殿、立碑、起冢等。
很难找到陵墓的位置,所以在大汗淋漓的埋葬之后,在陵墓前杀死一只小骆驼,让母骆驼看到。如果你将来向母骆驼致敬,并把它拉在一起,母骆驼会找到它的幼骆驼被杀死的地方。如果你在那里哀悼,你就会知道这是陵墓的位置。
此外,为了不留下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下葬地点的记录也很少,让人觉得元朝没有皇帝陵墓。
我认为蒙古人的坟墓很难找到,或者他们不在乎,他们没有埋葬,没有坟墓,没有建筑,没有浪费土地,安全和保密。找不到它是正常的。与中原陵墓相比,这种陵墓甚至对盗墓者也不感兴趣。
他们出生在草原上,死后也将属于草原,与草原融为一体。他们的后代不知道他们的祖先陵墓在哪里,后代怎么知道呢?如果有一天,在草原上偶然发现了什么建筑,估计它不会被认为是元朝皇帝的陵墓。
古代皇陵或多或少都能被发现 为什么元朝皇陵一直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