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备受争议。其中,董文炳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也是人们讨论的对象。他有什么秘密?请听我详细说。
元初著名大臣董文炳,但他是汉人。据说忽必烈称董文炳为董大哥,他是灭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致力于元朝的发展。董文炳年轻成熟,年轻时带领46名下属到大理从征,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表彰,也跟随忽必烈。宋朝灭亡后,董文炳帮助南宋收集各种历史,但当时内部对如何修复历史仍存在分歧,直到元顺帝时期才开始。
历史往往描述一个时代的精神,传达一个民族的声音。一部历史可以通过描述治乱兴衰的过程来展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赵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总结宋朝几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记录并没有停止写作。
南宋祥兴两年(1279年),宋朝灭亡,但宋朝的历史需要总结。正如左路军主将、中书左城董文炳在灭宋时对翰林学士李盘所说:“国家可以灭亡,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宋朝历经16位皇帝,世界300多年,历史资料全部存放在历史博物馆,应全部存放供参考。”
宋代重视修史,史馆组织严密,修史制度健全,编纂了大量官方修史。只有官方编写的当代史籍有六种:日常生活笔记、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议。与此同时,私家写史也成了风气,比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籍就是其中之一。保护这些历史资料对吸取历史教训、定制新朝稽古、笼络汉族文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文兵率先进入临安城后,开始收集南宋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历史经典资料。3月,元军主教练伯颜班让董文兵留守治事。他派人将宋人修行的国史和5000多本注册书押送到元朝国史学院。然而,元朝政府编纂《宋史》的工作却非常拖延。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命令史臣撰写《宋史》。
但由于朝廷对用什么样的体例来写这本史书的看法不同,影响了修史工作的进行。直到元顺帝,才诏令脱脱主持修写辽、金、宋三史。但此时已是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所以编纂比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瀚篇章,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居二十五史之冠。
南宋灭亡后,董文炳对修《宋史》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