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古代春节假期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亲爱的朋友们,新年快乐!看到春节假期即将过半,许多朋友也开始考虑如何安排剩下的假期。今天,紫渊将和你谈谈古代的新年假期。
▲李隆基剧照唐玄宗
先说唐朝。唐玄宗曾特别颁布《假宁令》,明确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天。“元正”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在民国之前,这一天既是春节又是元旦。也就是说,自唐朝开元以来,每年春冬都有7天的假期,堪称中国最早的“黄金周”。宋朝延续了唐朝的假期规则,元朝缩减为三天,并被明清两朝沿袭。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唐末实际上有几个节假日调整。比如德宗贞元年间,为期三天的寒食节假期扩大到7天,每年有3个“黄金周”。至于“小黄金周”,有很多惊艳的——夏至、中秋节、腊八节、太宗诞辰、玄宗诞辰、玄宗母后诞辰、玄宗母后去世。此外,唐朝还有21个法定假日,只有一天,远远超过现代人。
▲唐宫夕照
《南方新书》也有关于春节放哪七天的清晰记载。虽然和现代一样只放7天,但唐朝是“元正前后三天”放的,也就是元旦前三天放假,初一后三天放假,总共七天。如果需要派人值班,新任职的官员无论是司州县还是御史台等中央部门,都要替老同事上班,和今天的论资排名没什么区别。如果新官员能主动交大红包,也可以避免替班的苦差事。这种官场坏习惯始于西汉,在唐朝逐渐开放。如果新官员家境贫寒,因为家里有事被迫请假,就要用其他休息日来弥补,甚至要值班一整年。
▲明代《太平御览》刻本
虽然值班官员的春节泡汤了,但是休假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据《后汉书》、《太平御览》等史料记载,汉代官员要么下地打工,要么去学术机构深造。无论如何,他们不能公开出去娱乐,否则他们可能会在下班后在法庭上受到言官的批评。虽然唐宋时期官场风气发生了变化,但总体上还是鄙视官员的公开娱乐。例如《宋史》曾记载王安石担任宰相时,经常去汴京城抓人,时间久了再也没有官员敢出去逛街了。
明清时期,皇帝逐渐减少了各种节日,甚至取消了西汉传承下来的“十休”制度。全年只有春节、冬至和皇帝生日三个主要节日,加上元宵节、中原等,一年只有50多天。显然,这种措施会引起大多数官员的反对。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答应“舆论”,在三个主要假期的基础上增加寒假,然后将春节和寒假的时间延长到一个月。
▲明代农民工作场景恢复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历代的假日制度只对官员群体有用,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影响不大。后者只能按照惯例放假。例如,商人和手工业者通常在纪念某一行业或职业的保护神时度假并举行祭祀仪式。农民通常集中在春秋假期,当然,祭祀土地神的“社会日”也是他们的专属假日。总的来说,他们对自己的时间有更自由的控制权,因为他们不是朝廷的官员。
▲民国时期袁世凯的军装剧照
民国初年,政府机构甚至学校,无论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要正常上班,否则就会面临被上级开除的风险。孙中山废除农历改用公历后,将1月1日称为“新年”,但民间仍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传统新年。因此,袁世凯上台后,将传统的新年改为“春节”。为了彻底实施公历,政府明确禁止机关、学校和商店在春节期间休假,否则将严厉惩罚负责人。
▲老舍工作旧照
老舍曾经是北京一所小学的校长。在这项政策下,她不得不像往常一样安排学校上课。她终于抽出一个小时回家看望母亲。然而,对人们来说,情况却大不相同。通常是“禁止自我禁止,春节从春节开始”。街上有一个热闹的场景,官员们别无选择,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古代春节是怎样放假的? 一般假期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