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真正的儒家大师,虽然很多人都很保守,但他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行为。
本文中提到的这个人被称为明朝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顽固保守,但他的行为更加一流!这是由刘宗周、浙江绍兴人创办的济山(jí)学派(黄宗羲等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对后人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食古不化是一流的
在弹劾奸臣、劝君上进方面,刘宗周做到了儒家大师应该做的一切。当然,很难说这些行为是否正确,是否有实际效果。
比如崇祯之际,刘宗周多次劝说崇祯“修心”、“修德”,学习古代尧舜治国,可以解决问题。显然,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南明时期,刘宗周弹劾马士英、高杰等。,这是不合适的。毕竟当时团结抗清最重要。
更重要的是,面对西方知识,刘宗周的食物是古老的。当时,崇祯计划用汤若望制造火器,希望使用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刘宗周坚决反对重用汤若望,更坚决反对制造火器。
对此,史书记载了刘宗周的话:“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的节制,下此不理。”“今天不待人,国威愈顿也是。”“火器最终不利于成败。”
由于刘宗周的固执和保守,崇祯的计划最终未能实施。如果实施,很可能会改变中国的历史。有两点需要解释。(1)明末不保守。刘宗周只是一些超级顽固和保守的人。(2)登州后出现崇祯的想法。孔有德的叛乱破坏了明朝的火器计划,这相当于准备再次进行军备改革。
品行节操更加一流
虽然刘宗周一生顽固保守,食古不化,对明朝的现实有一定的伤害,但刘宗周在节操方面更加一流,足以让无数人脸红。
万历皇帝后期,刘宗周写了一章《修正学以淑人为心,培养国家活力》,指出“党同伐异之风行,人心日下,学日险”。其中,刘宗周的性格并不全是以东林党人为中心,也不全是以东林党的政敌为中心,非常客观。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刘宗周不讨好。
更重要的是,清军入关后,刘宗周作为一名文人,肆意屠杀大江南北,对此无奈,却能为这群魔舞世道树立榜样!
1645年,清军南下后,江南士大夫降清,做了两臣,玷污了儒家名教,背叛了平时学到的东西。因此,刘宗周应该以实际行动为榜样,为这个“魔鬼社会”树立榜样。当年7月30日,刘宗周死于绝食前后20天。他的儿子刘勺听从了他的命运,墓碑上刻着:皇明济山长念台刘子的棺材。
绝食前,刘宗周留下了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至于给予自己,只有一死。先帝(崇祯)的变化应该是死的;南京失守,应该是死的;今监国(杭州失守,鹿王投降)应该是死的。不死,什么时候?世界上有没有偷生的御史医生?
后记
刘宗周以来,中国有真正的儒家大师吗?刘宗周虽然吃得古老,但有品有节,仍然值得后人尊敬。更重要的是,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骨。当士大夫投降救命时,只要投降,就会有富贵的刘宗周,但他选择绝食而死!
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死于绝食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命脉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一直持续到今天。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清朝成立后,还有什么真正的硬骨头可以为儒家思想和国家而死呢?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就是这些食古不化的硬骨头。如果他们都学会了徐衡、范文程、洪承类等人的“知时事”,估计中国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会在历史尘埃中消失。
刘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的,品行节操更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