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杰 指岳飞、于谦、张苍水三人。三人都与杭州西湖形成了不解之缘,故称“西湖三杰”。
1、岳飞
岳飞(1103-1142)、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排名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与宗泽见面到1141年,他带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这是不可战胜的,“位至将相”。1140年,岳飞挥手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盐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入朱仙镇。宋高宗、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役,岳飞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被迫退役。在宋金议和的过程中,岳飞被秦桧、张军等人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因“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杀。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在西湖栖霞岭。追后武穆,追后忠武,封鄂王。
宋高宗于12月29日(1142年1月27日)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执行,使杨沂中监斩,仍有多差兵将保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宋代史料中没有“风波亭”记载),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词上只留下八个绝字:“天天昭,天天昭!”
岳飞去世的消息传来,人们为此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喝酒庆祝,并说:“和议从此坚定!”
岳飞被杀后,狱卒奎顺冒险将岳飞的尸体背出杭州,埋在钱塘门外的九曲丛祠旁。在他去世之前,他开始告诉他的儿子这件事。1162年(绍兴3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奎顺的儿子起诉了他以前的爱情,但他以仪式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宋廷为岳飞追上了“吴穆”的头衔。宋宁宗被封为鄂王,理宗时改为忠武。
岳飞虽然被杀,但他的表现是不可磨灭的。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正义,坚持抗金正义斗争,为汉族文明发挥了支柱作用!岳飞与抗金军民共同保护了南宋的一半,使南方中国人民免受金人的蹂躏,从而保持了中国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并继续前进。
2、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至1457年2月16日)是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与宣宗镇压汉王朱高旭之叛。平叛后,作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旭有功,被宣宗升任巡逻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见面时不向王振献媚礼,被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人民官员甚至藩王力请复任。明英宗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被瓦拉俘虏,他排南迁之议,坚持坚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顿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22万,在北京九门外,破瓦刺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威胁英宗逼和,他以社会为重,君为轻,不允许。英宗也被迫释放,无缝可乘。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依,选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练习,并派兵出关屯守,边境安全。当时朝野多事,是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警惕。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节俭,所居只挡风雨,但性固刚直,颇为忌讳。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人诬告他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祭祀,弘治两年(1489年),死于肃英。万历中,改死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它“忠诚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黄岩并称“西湖三大英雄”。
3、张苍水
张(1620-1664年)字玄着,名叫苍水,鄞县(今浙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名叫抗清英雄。崇祯时,官员们去南明兵部写信。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后,他与钱肃乐抗清。奉鲁王后,联系了13支农民军,成功配合郑,率军连接安徽20多个城市,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
1664年(康熙三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亡,张煌言看到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岛解散义军无法隐居。年被俘,后被杀,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张死后,鄞县万斯大等人和和尚超直接收集了尸体,张的侄子朱湘玉从总督衙门买回了第一级殡葬,并按照他在《武林》诗中表达的愿望,将他埋在杭州南平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起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称之为“西湖三大英雄”。生前的朋友叶振名登越王岭遥祭拜忠魂,写祭文将张煌言和罗纶两人并称为“张司马二客”。清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
他们与日月争光[西湖三杰],但结局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