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亚大国,土耳其最辉煌的时刻无疑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事实上,土耳其人并不是西亚的土著居民,而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流域的中等部落。13世纪,由于蒙古西征的影响,他们被迫迁往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最初依附于塞尔柱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后来,在奥斯曼首领的领导下,它于1299年宣布独立。后人用他的名字作为国名来纪念奥斯曼的成就。
从奥斯曼的玄孙巴耶塞特一世开始,奥斯曼帝国就走上了快速扩张的“快车道”,但正是他在战场上惨败,导致帝国分裂,几乎灭亡。这场几乎给奥斯曼帝国带来灾难的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卡拉战役,战争的起源要从巴耶塞特一世西征东南欧开始。
巴耶塞特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四任苏丹(即皇帝),穆拉德一世的儿子,因其丰富的军事才能和突袭而被昵称为“闪电”。在科索沃的第一次战斗中(1389年),巴耶塞特接替了被敌人刺杀的父亲,在苏丹上任后不久,他带领军队摧毁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联盟,并征服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
在第一次科索沃战役后的七年里,巴耶塞特卷土重来,在保加利亚的尼克堡击败了由匈牙利、波兰、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组成的10多万联盟,震惊了欧洲列国。尼克堡战役结束后,巴耶塞特率领重兵包围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看到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帝国即将灭亡。然而,就在巴耶塞特在东南欧疯狂冲进的时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面”,却被主宰中西亚的帖木儿深深地“捅了一刀”。
作为突厥蒙古领袖,帖木儿几乎在巴耶塞特扩张的同时,也开始了他对中亚和西亚国家的战略。短短十多年(1488-1402年),他将一个位于中亚河中的中等汗国发展成为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随着帖木儿的铁骑进入小亚细亚,与巴耶塞特的决战不可避免。
1402年春天,帖木儿带领15万大军进攻奥斯曼帝国,理由是巴耶塞特容纳了他的敌人,入侵了亚美尼亚,后者只能以7万左右的军队进攻。战争开始后,帖木儿采取了引诱敌人的计划,将巴耶塞特的军队从密集的山区和森林地区引向有利于蒙古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区,然后在安卡拉展开了积极的竞争。虽然巴耶塞特在本土作战,但他的兵力比对方少,再加上劳顿的征程,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果然,战斗开始后,帖木儿带领主力继续攻击敌人的两侧。在轻松击败并迫使40000名敌人投降后,他包围了巴耶塞特带领的30000名中国军队。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巴耶塞特被俘。撒马尔罕,一个作为战利品被护送到帖木儿帝国的首都,一年后死于羞耻和愤怒。他只有50岁。
安卡拉战役的惨败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它不仅被迫停止向欧洲扩张,而且帝国本身也分裂了。巴耶塞特去世后不久,他的四个儿子因为争夺皇位而战斗,使帝国陷入了十年的内战(1403-1413)。最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穆罕默德击败了伊萨,伊萨分开了布尔萨,苏莱曼占据了鲁米利亚的王位,穆萨在埃迪尔内侵略了王位。重新统一全国后,他于1413年正式登上苏丹之位,称穆罕默德一世。
穆罕默德在位8年,努力治愈,意图一雪国耻。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不仅恢复了亚洲所有的失地,而且再次开始征服东南欧,并因其辉煌的记录而获得了“胜利者”的称号。1421年,穆罕默德因中风死于埃迪尔内,但他再次开启的扩张之路并没有停止。百年后,在苏莱曼一世统治期间(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终于迎来了国力和地图的巅峰。
就在安卡拉战役40多年后,同居亚洲的大帝国明朝也遭到蒙古人的攻击(即瓦拉),在土木堡战役中被击败(1449年)。它的皇帝明英宗被俘,几乎导致帝国灭亡,这与奥斯曼帝国非常相似。然而,在“土木堡变革”之后,明朝开始从繁荣转向衰落,但安卡拉战役使奥斯曼在短暂陷入亡国危险后重生。作为一个亚洲大帝国,命运是如此不同,这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安哥拉之战:奥斯曼帝国破茧重生,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