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甚至孩子都喜欢玩游戏。曾经流行的棋盘游戏有很多种,有些人甚至痴迷于玩。那么古人依靠什么来度过童年呢?古人玩什么棋盘游戏?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古人玩的游戏。
不要低估祖先的智慧!在古代,有很多种“棋盘游戏”,形式丰富,玩法也很有趣。我们经常玩的许多游戏早在古人那里就开始形成。
那么,古代有哪些桌游供古人消遣呢?
在山东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古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古桌游戏的一部分。这款曾经流行的游戏已经消失了1500多年。
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墓葬是齐国的贵族。在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破损的棋盘,21个数字矩形旗帜和14个由动物牙齿制成的骰子。
骰子上标有从1到6的篆刻数字。每个数字出现两次,占12面。另外两面是空白的。经过重新拼写和翻新,棋盘上“周围有两只眼睛和云和雷电图案”。
从外观上看,这些部件属于中国古代的“棋盘游戏”,称为“博戏”,有时又称“六博”,是一种下棋的博戏游戏。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包括棋盘、棋子和博筷。汉代开始用骰子代替博筷,这叫“(qiong)”。棋盘上刻着一条可行的棋道,中间是“水”,“水”中有“鱼”。双方各有六个棋子,相当于王的叫“枭”,相当于卒的叫“散”。扔筷子或骰子下棋,走到特定位置,“散”可以站起来变成“枭”,进入“水”吃一条“鱼”,获得博筹。获得六个博筹的一方获胜。
弹棋是一种文体结合的游戏。在汉代,文人认为体育运动太粗俗了,所以一位大臣发明了弹棋。
棋盘周围平坦,中间隆起,像一个小山袋;底座是方形的,顶部是圆形的,象征着圆形的地方。历代文献记载不同。魏晋时期,两人打了6个棋子,到唐朝演变成12个棋子。玩游戏时,你必须用自己的棋子打对方的棋子。
据说魏文帝曹丕是一位棋手,技艺精湛。他用手巾刷棋。唐代的象棋很受欢迎,有很多大师。许多诗人也写诗和吟诵。到了宋代,象棋逐渐消失。
叶戏是一部古老的纸牌博戏。关于叶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人苏娥的《杜阳杂编同昌公主传》中,被称为“韦氏家族,好为叶戏”。李后主的大周皇后是历史上的叶戏专家。她写了一卷《系蒙小叶格》、一卷《偏金叶格》和一卷《小叶例》,但都失传了。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热衷于叶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叶戏的玩法和今天的纸牌差不多。依次在背面抓牌,翻身出牌,以大管小。卡片未出时部反扣为暗牌,不让别人看到;叶子出来后,所有的牌都会抬起来,斗士会从明牌上计算出未出的牌来竞争。有学者认为,西方扑克牌是在叶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彩选格,又分为官图、选仙图等,是一款类似“大富翁”的桌面游戏,据传始于唐代。
其中,升官图的具体玩法是将京外文武官职写在纸上作为底图,转动陀螺推广游戏。陀螺上写着“德、才、功、赃”字样,根据停止时的文字决定进退。从“白丁”开始,每个人都是第一个升到最高水平的人。有的还掷骰子代替陀螺,用点数和颜色升降。
清代,“升官图”是守年时必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快速了解当时的朝廷组织结构。此外,官位通过“德、才、功”得到提升,贪污法则会退步,这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民国以后,从小学生到大总统的升官图游戏也与时俱进。
与现代棋盘游戏相比,哪个时代的人更会玩古代棋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