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内外交困。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失去战略主动,东北边疆形势严峻。徐光启等有识之士为抗击后金军,提出了“西洋大枪制奴”的主张,同年前往澳门向葡萄牙人购买先进火炮。这批先进火炮很快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626年宁远之战中,袁崇焕凭借火炮的强大力量,重创了不可战胜的后金军队,努尔哈赤也因抑疽而死。尽管袁崇焕在不久的将来因得罪阉党而被罢免,但明朝发展火炮等尖端科技的努力并未停止。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又引进了30门大炮,并招募了20名葡萄牙枪手训练明朝火器部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后金军一直无法突破由火炮部队守卫的宁远城,明朝对后金在火炮上保持着科技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随着一个人的叛变而逆转。孔有德在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吴桥兵变,率部投降后金,并带走了大量的火炮和铸炮图。孔有德的叛变不仅大大增强了后金炮兵的实力,还传播了相应的铸炮和操炮方法,导致明军在火器上失去了优势。后来,金利用孔有德带来的西洋大炮完成了军事转型。此后,火炮成为后金军攻城拔寨、夺取中原的利器。
孔有德,原毛文龙养孙,和毛文龙一起驻扎在皮岛上牵制后金。毛文龙死后,孔有德前往登莱巡抚孙元化。此时,登莱是大明最前沿火器的试验基地。它不仅集中了当时世界上大量先进的西方大炮,还雇佣了数十名葡萄牙人,如公沙和陆若汉,负责大明炮兵的教学和训练。
1631年,后金兵围攻辽宁省锦县,巡抚孙元生命游击将军孔有德率部前往增援。孔有德的部队接受了葡萄牙人的训练,善用火器,本可以成为抗金的尖刀。出乎意料的是,孔有德中途叛变,转过枪口突破登莱城,俘虏了7000名士兵
、饷银10 万两及300
余门先进火炮此后在山东各次战役中俘虏了多门红夷大炮。这时,孔有德汉奸本性毕露,他在向皇太极乞降的书中写道:“本帅现有甲兵数万人,轻舟百余人,大炮、火器俱全。有了这种武器,我们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世界上谁敢和汗水竞争?“虽然后金在1632年尝试铸造大炮,但由于性能差、技术差,无法满足作战要求,只能依靠少量缴获作为补充。孔有德的投降直接把大明最尖端的火炮技术交给了皇太极,所以皇太极非凡地重视这支军队,亲自出郊迎接十里。从那以后,大明朝苦心经营的尖端火炮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但其成就是后金的收入,成为后金的攻城武器。讽刺的是,在孔有德叛乱期间,负责教明军火器的葡萄牙人,如公沙,死守登莱,最终杀死12人,重伤15人。
1652年,孔有德在广西桂林被南明西宁王李定国包围。自知绝望的孔有德死于自焚,他的尸体也被李定国烧死。从那以后,这位与吴三桂相媲美的明朝叛徒结束了。
谁比吴三桂更可恶?偷走了大明顶尖的科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