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皇帝在位时,修建了道路,挖了一条长长的屏障,四面八方巡游,宣传国威,加强统一;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关东和江南,建设东都洛阳;挖掘运河,开辟南北水路交通,顺应和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趋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建和改革,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建立,既满足了当时社会阶层变化的需要,又奠定了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它影响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三征高丽,三游江都,反复兴起,征伐不断,不同意民力,造成了内叛和外乱。在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各地贵族军阀分裂的攻击中,他在位仅14年,隋朝就崩溃了。
隋朝杨帝于公元618年死于江都(扬州),但隋朝盛衰的转折点应追溯到大业十年(614年)。此时,杨迪皇帝刚刚平定了开国功臣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与众多贵族功臣子弟的反叛。统治集团分裂,各有异心。全国各地的“小偷”蜂拥而至。他仍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第三次征服美丽的战斗兴起,两败俱伤,无功而返。大业十一年(615年),又匆匆第三次北巡,以镇抚占领北方、屡为边患的突厥。出乎意料的是,早已觊觎中原的突厥始终可汗率数十万骑兵突袭,将隋杨帝围困在雁门。脱险后,他从太原回到东都洛阳。面对中原狼烟四起的严峻形势,他下令修建数千艘龙舟,为江南三次做准备。
大业十二年(616年),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在河南连战连胜,先后突破金蒂关,占领荥阳诸县,消灭隋军悍将张须陀,势头大振,中原局势失控。杨迪皇帝失去了重振河山、恐惧和睡眠的雄心。
他整天沉迷于肆意的娱乐,在西苑逗留,抓住了数斛萤火虫,晚上去山上旅行,照亮了山谷。同时,继续为南游做准备,征集江南十县数万士兵,建设毗陵(今江苏常州)宫殿。
7月,杨迪皇帝迫不及待地想乘造龙舟三次来到江都,并写了一首诗:“我梦想着江都好,征服辽也是偶然的。”似乎打高丽只是权宜之策,江南是他梦寐以求的归宿。他杀死了几名劝阻南行的官员,踏上了从逃亡到死亡的不归之旅。
隋阳帝离开东都洛阳十三年(617年)后,中原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聚集了多支志愿者,占领了隋朝第一粮仓兴洛仓,开仓救济,迅速聚集了数十万人,发布了征服隋朝的号召,全力攻打东都,彻底切断了杨迪皇帝返回东都的道路。618年是杨迪皇帝在世的最后一年。这时,杨迪皇帝似乎已经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状态。有时他觉得自己的生命难以保护。他照着镜子对萧后说:“谁是好头颈?“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不忘享乐,广选江南美女充斥后宫,酒杯不离手,昼夜狂饮。
南下十几万侍卫骁果士兵,多为关中人,“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指挥骁果的虎贲郎将军司马德侃等。,推关陇贵族时任右屯卫将军的宇文化和领导,联系宫内外关键部门人员,发布谣言“陛下听说骁果想叛逆,多酿毒酒,因为享受会杀人,独自和南方人一起留在这里”,迫使骁果士兵“谋叛越急”。3月10日晚,成千上万的骁果士兵举火起事,内外呼应,迅速进入宫殿。
杨迪皇帝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他已经准备好了毒药,让幸运的是诸姬随身携带,但此时他四处逃跑。为了维护君主的尊严,他自己练习毛巾,被吊死。
萧后和宫人把漆床板拆成小棺材,把草埋在西院流珠堂。8月,唐高祖李渊允许江都太守陈棱将杨帝改葬在吴公台下。唐武德两年(619年)再次在扬州雷塘改葬。
为什么隋朝的杨帝会瓦解盛极一时的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