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官婉儿墓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被发现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官婉儿,被称为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女宰相”。为什么史书中对这位命运曲折、生前显赫、不善终的唐朝著名才女有“称量天下”的评价?正史野史是如何评价上官婉儿的?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杜文玉教授。
上官昭容独立书诏的任命是妇女宰相
据杜文玉介绍,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尤其是唐中宗时期,对军国大事有一定的决策权。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后,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受信赖,先封婕钰,再拜昭容,封母郑氏为沛国夫人。昭容是九妃之一,是二品,地位仅次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从此,上官婉儿以妃子的身份掌管表演和圣旨,其政治地位无法与武则天时代相比。
按照惯例,朝廷诏由知制高草起草,有时也命文学之士起草。《旧唐书》官志记载:武德、贞观时,有温雅、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楚遂良。在永徽之后,许敬宗、上官仪都被召入禁中驱使。乾封中,刘懿之、刘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都以文字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时号北门学士。天后时,苏味,韦承庆,等待诏禁。上官昭容在中宗时独立书诏。上述人均为朝廷重臣,一代文宗。相比之下,上官婉儿以一人之力,批复了四方的表演和起草朝廷的圣旨,可见其政治才能和文学修养。
杜文玉说,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官婉儿除了批阅奏章、起草诏令外,还可以稍微干预一下。这个人给了她“女宰相”的美誉也不过分。
评价诸臣诗作为“称量天下”的诗歌裁判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中宗,在昭文馆设立大量学士学位,广召当代诗学之臣,多次赠宴游乐,赋诗歌唱和。每次上官婉儿同时代替中宗、魏后、安乐公主,几首并作,诗歌优美,时人广为传诵。中宗命令上官婉儿评估大臣写的诗,排名第一,经常赏赐金丝,风景无比。因此,在朝廷内外,吟诗作赋,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上官婉儿居住地,中宗派人穿池筑岩,雕刻极差,常引大臣宴乐其中。
上官婉儿从小就很聪明,《新唐书》本传载其年十四,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武后的重视。她思维敏捷,常代皇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并能做到“众篇并作,采丽益新”。《唐诗纪事》卷三年: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一瞬间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只有沈、宋二诗不下。这场诗歌挑战赛发生在景龙三年(709年)
)。
作为品第诸臣诗“称天下”的诗歌判断,上官婉儿不仅在创作上超越了唐代早期宫廷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而且在判断诸臣诗歌时,开始有意识地宣传诗歌风格,充满了文字气息和强烈而清晰的诗歌风格。从而突破了宫廷诗歌的创作主题和审美趣味,圆满结束了初唐宫廷诗歌,迈出了开启盛唐之音的有力步伐。
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不仅为唐代宫廷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史书对上官婉儿的评价
杜文玉说,史书对上官婉儿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对上官婉儿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这肯定了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肯定了她在促进唐代诗歌发展方面的贡献,肯定了她在促进唐代宫廷文化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她在唐中宗时期与武三思韦皇后勾结勾结给出了客观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官婉儿应该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也是一位政治家。为什么不加“杰出”这个词?虽然上官婉儿做了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但她也有很多帮助别人的行为。甚至她也做过卖官的事。
女官上官婉儿评论诸臣的诗:评判世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