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襄王墓在西晋时期被时人盗掘,有人在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其中一本记载了西周一个君王西游的故事。这是著名的《穆天子传》。古简记载:西周鼎盛时期,周穆王为了宣扬自己的国力,决定周游世界,以示威仪。他坐着一辆八匹马拉的车,带着大队的人,沿着渭水向东走,到达孟津,渡过黄河。然后,他沿着太行山西麓向北走,直达阴山脚下,转向长途西行。当他到达昆仑山时,他向西走了几千英里,到达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这就是西王母之国,美丽的“周穆王会见西王母”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王母在瑶池盛宴款待穆王,两人在宴会上谈得很开心。穆王给了西王母大量的中原特产和丝绸,西王母给了穆王各种当地的珍宝,并邀请穆王参观她国家的山川名胜。分手时,两人恋恋不舍,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日期。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作为永恒的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描述过这一点:“瑶池阿母靠窗,黄竹歌声动地哀叹。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为什么不重来?”
这个美丽的故事后来被史学界定为伪案,因为故事太离奇了。《穆天子传》本身就是当时人们伪造的史料,不值得信赖。清代学者姚际恒是力主《穆天子传》伪书的代表。他认为《穆天子传》源于《左传》、《史记》,多用《山海经》一词,体例类似于日常注释,应该是汉朝以后好事的伪作。一些疑古派文献学者进一步得出结论,他们是晋人的伪造。法国学者沙湾甚至认为“穆天子”不是指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所以《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一样荒谬,没有历史价值。在现代,这一案件再次掀起波澜。有人读了洪颐奕氏校注本《穆天子传》,发现书中所记的山川村都可以一一考出。与《水经注》相比,李道元根据《穆天子传》注释了山川的明显痕迹。因此,有专家研究,这个故事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历史事实。
对中国人来说,西王母并不陌生。这位似乎无所不能的女性经常出现在历史书中,民间故事和神话充满了对她的描述和记录。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关于她的故事,从白发老人到刚发蒙的孩子,提到西王母和王母娘娘。中国古籍《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身材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力和五残。意思是:西王母的外貌“像人”,长着豹尾,长着虎牙,用高声吼叫。满头乱发,戴着方帽。是上帝派来传播灾难和各种灾难的神。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怪物”。人们对她的描述可能是她居住的地方偏远,而不是正常人。恐惧和神秘是混合在一起的。
《穆天子传》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作品,其中详细描述了周穆王在位55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有日月可寻。名为传,其实属于编年,其风格与后人的日常生活大致相同。@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被列入史部日常注门。西晋时期,佐郎郭璞首次为《穆天子传》作注,此风一开,不少于十几家。因为当时人们不了解异国风情,大部分描述都是夸张的,所以有这样的描述。在《穆天子传》中,首次客观介绍了西王母。事实上,与周穆王会谈的西王母只是原始部落的氏族领袖。她骄傲,高贵,充满神秘和魔力。这样一位美丽的女神,心中也怀着温柔的柔情,尤其是看到西行来神武威猛的穆天子后,便演绎了一段千古缠绵的风流佳话。
周穆王在历史上确实有自己的人。他是周文王灭商后西周第五位君王,姓姬,位于公元前976年,死于公元前922年,在位55年,享年105岁。当周穆王在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被一些游牧部落掠夺。为了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两次率军西征,打败了西军各部落,俘虏了五个部落领导,开辟了去西域的道路。公元前964年,西域开通后,周穆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游。据史书记载,周穆王从镐京到西王母之邦,行程1.2万里。过去,学者们认为,根据故事中提到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该在西亚或欧洲。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指的是短里,只有今天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位于今天的甘肃新疆,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以敦煌、酒泉为中心。这种观点与班固在 长安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在《汉书·西域传》中有1.23万里的描述是一致的。敦煌423号著名洞窟壁画中,有另一个有力的证据表明,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形象和详细展示。
上周穆王会见西王母是神话还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