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0万军队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谁是50万大军打不过2万人马的罪魁祸首?为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第一次登基只有9岁。权力逐渐落入一位名叫王震的太监手中。王振原来是山西省蔚州市的一个流氓。他懒惰。为了过上好日子,他净身入宫。他知道一些单词,所以他教小太监们在宫里读书,被称为王先生。英宗当王子时,他贴身伺候,英宗继位时,王振被提升为司礼太监,专门管奏章。王震逐渐形成了强大的邪恶势力。

50万军队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英宗朱祁镇

1441年,皇宫新建的三座大厅完工,英宗宴会官员庆祝,太监没有资格参加宴会。王震抱怨道:“我今天是周公。为什么我不能参加宴会?”有人告诉英宗,英宗命令开东华门迎接王震。可见王震在英宗心目中的地位。

当时,明朝的主要外患仍然是北方的蒙古部落,其中瓦刺部最强。在边境相互交流的时候,明里用牛马换取了明朝商人的茶叶和丝绸,却偷偷高价购买了铜铁和武器。当时明朝禁止出口铜铁和武器。王震为了获得暴利,制造了大量的剑箭,偷偷出口给蒙古。翰林侍讲刘球向英宗提出加强对瓦刺的警惕,被王震秘密处决。因此,官员们都处于危险之中。王震和他的党羽为所欲为。

1449年下来,我也从王震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武器,分兵四路,大举南侵。这时,英宗已经20多岁了。他听不进文武官员的话。他只是相信王震,王震劝他亲征。

满朝文武都反对。这是一个儿戏般的皇家驾驶征兵。把没有战斗经验的英宗送到前线太危险了。兵部尚书匡,兵部侍郎于谦,坚决站出来劝阻。官部尚书王直带领百官苦了好几天。英宗根本不听。

1449年7月16日,英宗、王震率军50万元。从北京出发,英国公张辅、陈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匡及大批文武官员陪同。大军出发的时候,天黑了,风雨交加。大家都知道这不是好兆头,大家都很担心。

7月19日,军队出居庸关,23日抵达宣府。经过几天的大风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路上有无数人摔倒。大臣们要求暂停前进。王震怒不可遏地说:“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段时间。你想在对抗之前撤退吗?谁敢阻挠某些军法?”。

八月初,大军到达大同,各地军报纷纷传来,知瓦刺各路人马已进入长城,迅速南下,大军归路有被切断的危险。这时,王震惊慌失措,决定退役。大同副总兵郭登向英宗建议,军队最好撤退到东南部,紫荆关后返回北京。这条路撤退要经过王震的家乡蔚州,王震想请英宗临幸他的家乡,同意这个建议。然而,走到40英里后,他担心军队经过蔚州后会踩到田野里的庄稼,突然改变主意。他命令从东北方向前进。当他回来时,他走过的路直接去了宣府。他还担心瓦刺军会占领他的家乡。他派了数千辆车到蔚州,随军携带家中的财产。一路上,他任意指挥文武官员和数十万军队,就像赶动物一样,全军士兵非常愤怒,在行军的路上抱怨。

8月10日,大军抵达宣府,瓦斯追兵追赶。英宗派殿军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领兵断后,明军来来往往,疲惫不堪,多日体力不足,伤亡一半以上。吴克忠和吴克勤都英勇死亡。

50万军队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8月13日,军队从宣府退到土木堡,这是一个重要的驿站,周围有高峰,只有几条三条小路可以通车。此时距怀来县只有20多里,如果大军赶到怀来,可以根据城市守卫。还有1000多辆王振自己运财物的汽车没有到达,力主在土木堡安营等候。文武官员都觉得在这里安营很危险,希望快点到怀里,但是怕王振不敢说,65岁的匡正拼命跑到英宗面前。被王震骂:“你这个书呆子懂什么军事,再要啰嗦,马上斩首”,匡厉声回答:“我为国家,为人民说话会怕死吗?王振叫武士把匡迅推出去,匡迅怒不可遏,与王佐等人在帐篷里相对沉默,痛哭失声。

第二天黎明,角声呜呜,瓦刺追兵到达,立即包围了明军驻地,土木堡地势很高,明军挖地丈余,得不到一滴水。军心恐慌,虽然现在是初秋,但是夏天还没退,两天没喝水,人又饿又渴。当时瓦刺军只有2万多骑兵,明军有几十万。因此,狡猾也首先指挥军队暂时撤退,派使者带着信件前来谈判,引诱明军离开阵地进行野战。这时,王振装载财物的1000多辆车已经到了,他想找个机会突破,于是下令全军迅速南移。首先,我们发现明军一个接一个地拔营,暂时保持沉默。当大队的明军在山路上行进,无法从头到尾互相照顾时,他们突然发动攻击,从四面八方向明军射击。明军被动地被打败了,队伍一片混乱,四处逃跑。

这时,英宗驻地被围攻,他周围的侍卫和太监纷纷中箭。过去,王震以高价卖给瓦刺。英宗吓得他的腿软了,坐在地上发抖。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看着王震。守卫将军范忠恨得咬牙切齿,抓住王震痛骂:“你这个狗太监,国家大事都在你手里,你跑不掉,要为天下人除害。”。然后用锤子猛击王震的头,只听到砰的一声,王震的头被粉碎了,脑浆和血溅到了英宗身上,最后范忠战死为国捐躯。

范忠,守卫将军

王震以国事为儿戏,以英宗宠爱,将文武百官和数十万明军推向绝境。然而,当时的明军士兵并没有羞辱祖国。随着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王佐、匡、内阁学士曹奈、侍郎丁炫、副都御史邓奇,以下数百人都英勇牺牲了国家。许多人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文官,有些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拿着军器,死在战场上。只有英宗作为皇帝,在敌人面前俯首就擒,他吓得两腿发抖,再也站不住了,只好由瓦刺士兵把他架走。

50万军队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在这场土木堡之战中,瓦刺军只有2万多人。在英宗和王震的指挥下,50万明军被打败,伤势超过一半。骡子和马损失了20多万头,他们的衣服、衣服和行李都被敌人夺走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土木堡之变”。这一痛苦的教训值得后人铭记。


50万军队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50万大军打不过2万人马?谁是土木堡变革的罪魁祸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