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使用天然香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香料植物。由于地域限制,中国土壤气候寒冷,不适合香料植物的生长。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不如后代多。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多用途有泽兰(非春兰)、慧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当时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非常丰富,包括熏制(如蕙草、艾蒿)、佩戴(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煮膏(兰膏)、入酒等方法。《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山海经》等经典都有很多相关记载。
人们不仅用香木香草,还用歌唱和寓意。比如屈原的《离骚》里有很多精彩的咏叹:“胡江离与辟芷西,缝秋兰以为佩”。;“朝鲜喝木兰的落露,夕夜吃秋菊的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所谓幽兰其不可佩”,“何以前的芳草如今为此萧艾也”,“胡椒以慢,又想充夫佩帘”。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生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国土壤。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的许多香料也被引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香已成为汉代王子和贵族的最佳产品。道教思想在汉代的流行和佛教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在西汉初期,熏香在汉武帝之前就已经在贵族阶层流行起来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陶制熏炉和熏香草。
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流行。汉代的熏炉甚至传入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博山炉”在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广受欢迎700年。随着香炉的广泛使用,熏香习惯更加普遍。向皇帝演奏的官员也应该先熏香(烧香薰衣草),并在演奏时含有“鸡舌香”(南洋生产的丁香树的花蕾用于香)。
汉代还有“熏笼”,可以直接放在衣服里熏香,可以盖在被子里,也就是“熏球”。(两个半球形的镂空金属片扣在一起,中间挂着一个杯形容器,可以在容器里烧香。即使把香球拿在手里摇摆,容器里的香也不会洒出来。)
熏炉(包括博山炉)、熏笼等香具也是汉代王墓中常见的随葬品。随着汉代香文化的快速发展,汉武帝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大规模开放边境,连接西部地区,统一南越和开放海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部湿热地区和海外香料的引入。汉武帝本人有一个非常精致的镀金银熏炉,也许他也喜欢熏香。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争不断,但香文化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熏香在上层社会更为普遍。与此同时,道教和佛教正在蓬勃发展,两者都提倡使用香味。在此期间,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广泛使用各种香料的混合来创造独特的香气,并出现了“香处方”的概念。该配方种类繁多,有许多特殊的药物香味。
“香”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指“单一香料”,而是指“由各种香料调和而成的香料”,后来被称为“合香”。从单一香料到各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是香料的一个重要发展。
从现有史料可以看出,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香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