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字指的是星座名。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解析
火是一个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在正南,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第一天,第二天,栗子。没有棕色,为什么是卒岁?第三天,第四天举起脚趾。和我妻子在一起,没有衣服,没有南亩,田野很幸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天载阳,有鸣仓庚。女执一筐,遵彼微行,求柔桑。春天晚了,采齐齐。女心难过,危险,公子同归。
译文
七月大火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吹,十二月寒意袭人。没有好衣服没有粗衣怎么过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耕种。田官很高兴带着妻儿一起去,把饭送到阳光明媚的土地上。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温暖,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女孩拿着一个深竹篮,沿着小路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天的日子渐渐长了。人们来来往往采摘艾蒿。女孩很难过,害怕和贵人结婚。
心宿
心宿,又称明堂,是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是天王布政之宫。
它起源于中国人民对古代星星的自然崇拜,是中国古代神话与天文学相结合的产物。
东方青龙七宿第五,为龙腰。七曜为月,图腾为狐,故又称月狐。包括心,积卒两星官。
宿[xiù]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崇拜的星神。
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心宿主要属于天蝎天区,也有部分位于豺狼天区。
据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来观察这颗星。
历史渊源
心宿又称商宿,商星。在古代,心宿是河南商丘地区的分野星。心宿与河南商丘地区有三个联系星土的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心宿二的颜色接近火焰,河南商丘所在的鲁西豫东地区是典型龙山文化时代早期的荒地。无论是白天烧山开垦荒地,还是晚上烧篝火驱赶野兽,都要经常使用大火。因此,心宿二和大火在颜色上建立了最初的联系。
第二个机会是在典型的龙山文化时代早期(所谓的“火”时代,需要卫生防疫和防火。火人在位时代是2430 B.C.-2400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开始实施“大火历”,即人们的用火方式(如“纳火”)是根据一年中心宿二的行为来决定的、“出火”、“改火”等。负责观察“火”星(心宿二)的官员名称叫“火正”,火正的工作地点恰好位于商丘。因此,心宿和商丘地区观察“火”星、制作“火历”的历史经历,建立了星土对应关系。
第三个机会是鲁西、豫东2600 B.C.-2300
B.C.在过去的300年里,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使该地区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此外,由于移民与原居民的血缘关系,该地区的舆论足以代表中国的舆论。舆论就是人心。换句话说,在夜晚升起的无数篝火中,出现了一位民意领袖,他们熄灭了篝火,加入了民意领袖所在的篝火晚会,也就是说,人们聚集在国王面前。这就是“心宿”这个名字的由来。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