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县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就因怕罪逃到瓦岗寨(今滑县南部),然后聚众起事。不久之后,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加入了同一个县,势力越来越强大。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大业13年(617年),瓦岗军内讧严重,李密杀翟让,坚持东都城外与隋军对峙的错误战略。大业14年(618年)3月,宇文化和带兵西归,在洛阳城下遇到瓦岗军。瓦岗军被宇文化和王世充军前后攻击,大败。9月,李密西离开,降落在唐朝,瓦岗起事军终于崩溃。
起事
翟让出逃率众起义
大业七年(611),东郡法曹翟让因犯罪被释放,狱官黄君汉私下释放了他。于是他逃离瓦岗(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部)聚众起义。同郡的单雄信和徐世绩也参加了。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劫船,以至于“资金丰富,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渐扩大。
李密在瓦岗军战中杀死张须陀
大业十二年(616),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军杨玄感失败后,投奔瓦岗军。李密有更多的政治眼光。他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力。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占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东是平原,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隋大粮仓洛口仓。获得洛口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粮食,还可以接近东都洛阳。可见,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面对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奈,隋阳帝特派“名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威振东夏”。李密认为张须陀勇敢无谋,于是建议翟让与张须陀正面接战,假败而北。李密率精兵埋伏在荥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张须陀紧跟翟让十多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间时,李密伏兵四起,隋军陷入重围。为了救被瓦岗军包围的下属,张须陀多次杀回重围,@ 力竭而死。张须陀战败,隋军“昼夜号哭,几天多”。由此可见,瓦岗军的胜利是对杨迪皇帝政权的沉重打击。
瓦岗兵败
翟让被杀的内部矛盾加剧
就在瓦岗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了。
由于李密在反复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声望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将领导权交给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宏和王儒信建议翟让夺回领导权。这样,矛盾日益加剧,李密最终杀死了翟让。
李密降唐全面溃败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义宁元年(618)6月,宇文化和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胜于宇文化和作战,但也遭受了严重损失。9月,东都隋军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绝望,10月前往长安,向新唐朝投降,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农民军队,在中原消灭了大量政府军,切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杨皇帝进入江都岛,无法控制全国。尽管最终也走向了失败,但洛阳隋军唯一的残余势力也面临着末日。
义宁元年(公元618年)10月,在王世充率领的隋军打击下,瓦岗军彻底失败。李密绝望地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政权投降。他很快就被杀了。
既然瓦岗军的战斗力这么强,为什么最终没能统一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