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地方观念很重,但更重的恐怕是家庭观念,尤其是秦汉时期,是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人才很容易被推动。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三国时期的代表性:荀八龙、司马八达和马五常。
荀氏八龙
荀八龙可能不是很熟悉。严格来说,他们不活跃在三国时期。他们来自东汉。但是荀子和荀攸这两个名字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们是荀八龙的后代。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之后,魏晋时期荀子家族应该是中原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荀淑(83-149年)是荀子十一世孙,性格高尚,知识渊博。他在村里被称为“智人”。他曾经拜郎中,然后被提升为涂长。当时著名学者李固和李英都拜他为师,后来成了郎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神君”。他的八个儿子:荀俭、荀靖、荀韬、荀汪、荀爽、荀肃、荀肃。并且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其第六子荀爽最为著名,官至司空。
荀子的父亲就是所谓的“二龙”荀子。荀昙字无智,是荀淑哥哥的儿子。他是荀攸的祖父,官至二千石,崇拜广陵太守。除了荀子和荀攸,荀子
chén、荀衍yǎn、荀悦等人都是汉魏时期的风云人物和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荀三若、公达、仲豫)。颍川荀氏家族在汉末魏晋时期影响很大,家庭子女真的很有才华。
司马八达
司马八达比荀的八龙更出名。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每个人都很出名,每个人都有“达”字,世界尊称他们为“司马八达”。分别是: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迅、字符表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
司马朗,老板,很早就被曹操征辟,做过成皋令、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敦等人一起率兵征吴,中途死亡,时年四十七岁。不用说,司马懿是整个西晋的奠基人。除了司马懿,司马八兄弟中最有能力的应该是第三个司马孚。他是魏五代皇帝,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活了93岁,见证了从东汉到西晋的整个历史阶段。
马氏五常
马氏五常,白眉最好!《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有才华。村里有句谚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好。”好眉毛里有白发,所以叫它。和司马氏兄弟一样,马氏兄弟每个人的字里都有一个“常”:老大字伯常,老二字仲常,老三字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苏字幼常。在马氏兄弟中,除了马良和马苏,其他几个人的事迹都不得而知。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招募马良为州工作。马良和诸葛亮关系友好,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把马良当弟子。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孙权恭敬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战败,马良也被杀。
马谡比大哥马良更有名,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含泪斩马谡,连不懂历史的人都听说过。马苏最初跟随刘备进入荆州的蜀国,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府太守。马苏才器过人,善于论军计。从白天到黑夜,诸葛亮一直很重视他。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反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失守街亭,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两个汉族实行检举制,官员互相推荐,很容易形成士族控制整个官僚制度的局面。而且,当时的知识都掌握在这些家庭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擅长的经文。因此,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家庭特别容易形成,后来发展到极端,形成了“上品无穷,下品无士”的局面。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哪些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