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又称荆楚,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楚国(前115-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米姓、熊氏。在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诠为子爵,建立了楚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海、南岭、河南中部、安徽、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广阔。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可以说是最辽阔的诸侯国。当然,楚国的领土离不开许多君主的努力。其中,本文提到的楚成王对楚国领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楚成王在位期间,全力开疆扩土,消灭了10多个诸侯国。
一
@ 根据《春秋》、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楚成王(-公元前626年),米姓,熊氏,名字,出生于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楚成王是楚文王的儿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楚成王即位后,布施恩德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巩固王位。因此,君主楚成王并没有像以前的君主那样恶化楚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当然,楚成王之主动向周天子进贡,即向周王室屈服,很可能与当时的齐国有一定的关系。楚成王即位后,齐桓公和管仲治理下的齐国非常强大。
二
在此基础上,齐国打着“尊王熙夷”的旗号,无疑给楚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例如,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等诸侯国的军队击败了楚国盟国蔡国,并将楚国边境作为陈兵。对此,为了避开齐锋,楚成王派医生屈完与齐国讲和。齐桓公还看到楚国强大,无缝可乘,即与楚在召陵(今河南盐城东)签订联盟,历史上被称为“召陵之盟”。公元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去世。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衰落。这无疑为楚成王向中原地区的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楚成王也击败了中原大国宋国。
三
齐桓公去世后,宋国君主宋襄公想继承齐国的霸权。在此基础上,公元前638年,宋楚爆发洪水之战。洪水之战发生在洪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以兵力优势,士气旺盛,地理条件有利,大败宋国,全胜。洪水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没有阻力。对此,根据《春秋》、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楚成王在位时,先后灭亡二、谷、绞、弦、黄、英 、蒋、道、柏 、十多个诸侯国,如房、云、奎等。因此,楚成王大力开拓疆域,将楚国疆域扩展到千里之外,为楚国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 楚成王三十五年(鲁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经过楚国,楚成王以诸侯的礼仪招待他,然后送他去秦国。然而,楚成王没想到的是,晋文公重耳,却成了楚国继续夺冠中原的重要障碍。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胡城西南)地区争夺中原霸权,即城濮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晋文公履行了流亡楚国的承诺,让晋军退却,避开楚军的锋芒。不顾楚成王的警告,子玉率军冒进,两翼被晋军歼灭。楚军大败。晋国在城濮战役中被打败,楚国向中原的发展受阻。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被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迫自杀,死后成为王。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楚成王登基后,历史上有什么作为?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