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合并越来越尖锐,地主拥有自己的军队和马匹,加上朝廷内部政治的腐朽和黑暗,外戚和宦官无法管辖当地势力,导致了英雄分离的局面。这些分裂势力有不同的兴起过程和发展背景,反映了动荡时代的多元化方向。所以下面是王灿的详细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王灿(177-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阳县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镇)人。东汉末年的作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龚曾孙,司空王畅的孙子,父亲是王谦。
为著名学者蔡勇所欣赏的才名很少。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在荆州住了十几年,有志不伸,心情郁郁寡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聪举州投降,王灿也归曹操,深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成立,王灿任侍。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灿随曹操南征孙权,在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灿善是文,他的诗被赋予了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在《英雄记》中,在《三国志》中,王灿写了近60篇诗、赋、论、议。
,《隋书经籍志》录有11卷文集。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王灿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王龚,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人。两人都曾三公。王灿的父亲王谦,曾任将军何进的长史。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也随之前往。当时著名学者、左中郎蔡勇一见到王灿,就觉得自己是个奇才。当时,蔡勇的才华举世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尊敬。蔡勇的房子经常是车马填巷,他的客厅经常坐满客人。有一天,蔡勇听说王灿在门外求见,便赶紧出来迎接,连鞋子都穿不上。王灿一进门,他年纪小,身材矮小,满屋的人都很惊讶。蔡勇说:“这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灿。他真是个奇才,这让我感到羞愧。我家收集的所有书籍和文章都应该给他。”
怀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岁的王灿被司徒征辟,又被称为黄门侍郎。王灿长安局势混乱,没有上任。
不久,他去荆州投靠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看到他身材不好,身体虚弱,不拘小节,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的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
为了宣传这次旅行,王灿写了一篇题为《三辅论》的文章,以示师而闻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看到了它。乃赫尔很生气,上下战争去暴举顺。”宣布用兵是为了“暴举顺”。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战争后两年,袁绍病逝,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相撞。为了说服和平,刘彪让王灿起草了《为刘荆州劝袁谭书》和《为刘荆州和袁尚书》。书中劝说袁氏兄弟不要作战,要联合御侮,既懂得理性,又动之以情,很有文采。张溥在《王侍集题词》中评论了两篇文章“纵横”。
归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王灿力劝刘表的儿子刘聪归属曹操。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赐王灿爵关内侯。有一次,曹操在汉水边设宴招待百官。王灿给曹操敬酒说:“如今,袁绍在河北崛起,依靠众多士兵和将军,致力于夺取世界。然而,虽然他珍惜人才,但他不能重复使用,所以那些陌生人终于离开了他。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能模仿周文王。来荆州避难的贤者都是国内的帅哥,但刘表不善于任命他们。结果,当国家陷入危机时,没有人帮助他。明公你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之初就忙着整顿冀州的军队,收录当地的英雄各尽其用,所以可以称霸天下。等到江汉平定下来,招募这一带的人才各居其位,让世界回归心灵,看风归附,文武兼备,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君才能做到的!
后来,王灿被调任军谋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18年(213年),魏王国成立后,王灿与和谐、卫梦、杜袭一起被任命为侍者。因为他博学多识,王灿总能回答。当时旧的礼仪制度已经耗尽,需要重新制定。王灿和卫梦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
据《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而王灿认得老佩,才重新作之。西晋时期的玉佩,都是受王灿的影响。
在曹操幕府,王灿不仅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与曹丕、曹植关系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和曹植非常尊重王灿,他们经常有诗和诗。
据《典略》记载;王灿才华横溢,擅应机辩论。当时,钟友、王朗等人虽然都在魏王国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灿随曹操南征孙权。
驴鸣悼亡
春正月24日,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2月17日),41岁的王灿在返回叶城的路上去世。
当时,曹丕还是个儿子,带领所有文人为他埋葬。为了表达对王灿的依恋,曹丕对王灿的前朋友说:“仲宣平日最喜欢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把它送走!”于是,一声驴鸣响起。这就是著名的驴鸣葬礼。葬礼结束后,曹植又写了《王仲宣的故事》。可以看出,曹丕和曹植与王灿的友谊真的很不寻常。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王灿介绍:深受曹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