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即唐德宗,唐代宗李豫长子,生母是瑞真皇后沈珍珠,唐代第十位皇帝,在位27年,
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李适在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在他执政期间,他颁布了“两税法”,禁止太监执政。泾原兵变后,他放弃了这一观念,任命太监为禁军指挥官,在全国范围内增加了货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在位期间,与回族、南诏联合打击吐蕃,成功扭转了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中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合会宁殿死亡,年六十四,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主要成就
经济成就
为了消除税收弊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决藩镇军事费用问题,李适适应建中元年(780年)采纳首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施“两税法”。[9]“两税法”明确规定了唐的税收,将之前的乱税改为夏秋两税。
当时两税法的实施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老唐书·杨炎传》说:“天下便之,人不土断地,赋不加敛而增入,版本不造而虚实,贪官不诫而奸无所取,自然权重归朝廷”。两种税法不同于租庸调,它“只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则其税少,资产多则其税多。这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贫富负担税收不合理的现象。与此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纳税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两税法是我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交成就
与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李适诏令红路寺:凡客(一般指外国商务旅行社)入京,各自穿着自己的衣服。八月,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将500名吐蕃俘虏送回,以示修复。
建中元年(780年)5月,李适派韦伦出使吐蕃。同年冬天,吐蕃宰相秦明思等人随韦伦入朝,并献出方物。次年3月,李适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主动派使者与吐蕃和好,将诏书改为“献”为“进”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凤翔节使张毅与吐蕃大相尚赞于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明确两国边界。
贞元三年(787年)5月,尚赞多次派使求和,谦虚礼貌求和于河东节度使马火。李适命将军浑浑为吐蕃清水联盟使,后定盟于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10月,唐蕃联盟,尚赞埋伏了大批士兵,试图抢劫浑浑。最后浑浑逃脱,许多联盟副使和唐朝士兵被俘。
与回鹘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李适任命李涵为入回河吊祭使。
贞元三年(787年),回复开始再次称臣于唐朝。
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唐朝与回族和亲,以咸安公主(李适第八女)嫁给回族长寿天亲可汗。李适册命可汗为汨侵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并允许其改名为“维吾尔人”。第二年12月,汨侵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去世。第二年,李适命红鹿卿郭锋持节,册拜其子为爱登里逻汩无蜜施俱录的皮伽忠贞可汗(忠贞可汗)。维吾尔族派达北勒梅录将军来告诉前任可汗去世的消息。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回吾可汗前来朝贺。
与南诏
自贞元四年(788年)以来,剑南西川节使魏皋与南诏书信往返商洽。
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诏老臣段义忠回南诏洽谈。第二年,魏皋致信南诏异牟寻,愿与南诏一起驱逐吐蕃在云岭外,互相保卫,永远是一家人。异牟寻与清平官、军将密谋大计,一心归唐。第二年,南诏派使臣由荣州、黔州、安南三路献表,愿归唐朝。李适赐异牟寻诏书,命令魏皋派使者到南诏安抚。
贞元十年(794年),唐南诏在点苍山祠堂联盟,结束了两国40多年的战争状态。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异牟寻前来朝贺。
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异牟寻派使者前来祝贺正旦(元旦)。
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南诏献上《奉圣乐舞曲》,李适在林德殿前观看。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南诏派使者朝贡。
其它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八月,东博、乌蛮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福克、室韦、漠河都派使前来朝贡。
贞元九年(793年)7月,剑南西山羌女王唐立志亲自前来朝贡,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布租王弟邓告诉,南水王侄尚悉过去。李适给了他们官职工资,送他回家。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剑南西山国女王前来朝贺。
贞元十六年四月(800年),李适任命权知新罗国事金俊勇攻任开府检校太尉、鸡林州都督、新罗国王。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国王派遣使者悉利到朝贡,并献上了十二首歌和三十五名乐工。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日本派使者朝贡。
李适荣登大统后,在经济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