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汉皇帝,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历代,东汉小皇帝多那是出了名的。据我粗略统计,在东汉十四位皇帝(包括前后少帝)中,除了前少帝刘懿生卒年份外,13位皇帝的平均年龄仅为12.3岁,其中10位在即位时不到16岁,占东汉皇帝的76.9%,远低于其他朝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多东汉小皇帝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原因之一:先帝的寿命一般较短
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汉皇帝的普遍寿命较短。前皇帝过早死亡,必然导致继任皇帝年龄较小。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应该主要来自以下原因:
首先是基因问题。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一般较短。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是统一王朝中最低的。除了前少帝刘毅外,平均寿命仅为26.71岁,不仅远低于西汉37.67岁,也是统一王朝中唯一的30岁以下。13位皇帝中有10位死于40岁以下,占东汉皇帝的76.9%,50岁以下有11人。占84.6%。很难说这么多短命皇帝没有基因影响。
第二,医疗落后。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许多疾病根本无法治愈,因此许多现代小病在古代已成为致命杀手。在东汉的14位皇帝中,有多达6位死于疾病,包括汉战皇帝刘隆(不到1岁)和汉冲皇帝刘炳(2岁)死亡,这与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有关。
第三,权臣谋杀,东汉的权臣干政现象极其严重。一旦皇帝年纪大了,逐渐脱离了权臣的控制,导致君臣关系紧张,很有可能被权臣杀害。东汉十四位皇帝中,汉质帝刘伟被将军梁冀毒杀,少帝刘伟被董卓逼杀。
第四,生活习惯。东汉外戚的专权和宦官的政治现象极其严重。为了专权,外戚迫不及待地想让皇帝不问政治问题。宦官经常奉承两只宠物来执政。因此,皇帝的生活习惯极其恶劣。许多皇帝沉迷于玩耍,导致身体虚弱。此外,古代皇帝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小,这影响了后代的发展和成长,形成了恶性循环。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曾在《昌书》中提到,“白天用醇酒淋骨髓,晚上用房间输血”、“字育过早,或儿童擅气,或疾病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是皇帝寿命短的主要原因。药王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中肯定了这一说法。
以上,由于上述四个因素的影响,东汉皇帝的寿命普遍较短,新皇帝年轻时出现了外戚专权和宦官管理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原因二:外戚干政现象过于严重
在东汉的14位皇帝中,除了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丹、汉朝和刘肇四位皇帝外,其余十位皇帝都是由外戚或宦官建立的。这一比例无疑是统一王朝中最低的。
从汉朝战争皇帝刘龙开始,从那以后,东汉皇帝就没有一个被别人扶上王位了。汉朝皇帝刘肇去世后,长子刘胜应该即位,但邓太后认为刘胜不适合即位,因为他常年生病,所以他改立了刚出生100天的刘龙作为皇帝。刘龙在位仅220天就去世了,邓太后和他的兄弟邓志秘密谋划立年仅12岁的刘虎为皇帝。
刘虎在位20年后去世。为了控制政府,太后阎姬竟然与哥哥阎显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结果,刘懿在位仅206天就去世了。随后,宦官孙程等人杀死了阎显的兄弟,并欢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宝为皇帝。因为刘宝是宦官,他把朝中大权交给宦官,宦官与外戚梁勾结。此外,他的儿子刘炳在位仅一年后就去世了,导致外戚梁冀崛起。
刘炳年三岁去世后,将军梁冀成立了七岁的刘志为皇帝。后梁冀看到刘志年轻聪明,担心自己将来会夺权,于是毒死他,改立了14岁的刘志为皇帝。刘志在位期间,虽然解决了梁的外戚,但由于他死后没有孩子,窦皇后和父亲窦武成立了10岁的刘红为皇帝。
虽然汉灵帝刘红已经在位22年了,但他死后留下了一条遗诏,要“废长立幼”,要亲信宦官、上军校尉剑硕拥有立子刘协为帝,但剑硕却在与将军何进的博弈中败北,将军何进则扶持刘辩即位。之后爆发了“十常侍之乱”
如上,汉朝有10位皇帝被任命为皇帝,占东汉皇帝的76.9%。然而,东汉外戚的政治现象过于严重。为了继续掌权,这些外戚自然希望建立一些年轻且易于控制的皇帝,这也是东汉小皇帝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东汉有这么多小皇帝?有两个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