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学界,有“三代”之说,所谓“三代”是指夏、商、周三朝。夏朝的开国君王叫夏启,商朝的开国君王叫商汤,而周朝的开国君王不是周文王,而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姬。牧野战后,周武王灭了商朝,三年后,周武王死了。尽管周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他却被后人尊为千古明君。从史书上看,周武王的智慧确实超出了普通人。

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大哥姬伯邑考试去世了。周文王去世后,第二个儿子姬继位了。姬发擅长雇佣人。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在他的治理下,西周蓬勃发展。当时,商周王傲慢自大,自杀于世。周武王呼吁世界各地的诸侯共同讨伐商朝。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

在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他正式开始伐纣。周武王知道自己的资历还很浅,不足以说服士兵和诸侯国。因此,祭祀周文王后,他在军队中竖起了父亲姬昌的牌位,不让士兵称自己为王,而是“王子”。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西周和周边诸侯国的士兵,誓死追随周武王。由此可见,周武王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收获人心的目的。

当西周军队到达孟津时,一方面,周武王派人询问商朝的趋势,听说商周王建立了一个酒池肉林。比干、吉子、微子启三位商朝忠臣受到压制。周武王高兴地立即召集了800个诸侯国进军朝歌。在孟津,周武王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誓言会议,公布了商周王的罪行,然后带领5万军队(史书记载,只有5万)攻击朝鲜歌曲,商周王拥有70万军队和马匹,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在牧野战争中,周武王一方面指挥军队杀敌,另一方面发动舆论战,愤怒地谴责商朝士兵的恶行。因此,在关键时刻,商纣王军中的奴隶们纷纷倒戈,与周军合作攻打商朝,商纣王瞬间失势,回天无力,自焚而死。

事实上,在武王伐周期间,也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周武王带领800名诸侯从西岐演奏朝鲜歌曲,一路消耗大量食物,军队缺粮。士兵们建议向西周人征收中国税,让他们多交食物。周武王认为这将迫使人们反抗。当每个人都焦虑不安时,周武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历史记载: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

武王立重泉之守,令说:“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

周武王向中国的富人征兵,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男人参军并释放风。这些新兵将被派往重泉守卫。重泉位于商周之间。它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城镇。同时,风险也很大。富人非常担心。然后,周武王下令:“如果你不想参军,你只需要向朝廷支付100鼓小米。”

“鼓”是一个测量单位,一个鼓是四块石头。100鼓小米,也就是400块石头,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为了避免他们的孩子死在战场上,这些富人毫不犹豫地掏空他们的粮库,或者向别人借钱和购买,他们表示愿意支付粮食。这样,周武王的粮食短缺就得到了缓解。“智囊团全集”云:

民举所最粟以避重泉之驻,而国谷二十倍。

为了避免兵役,这些人争先恐后地捐出家中积累的粮食,军粮突然暴增20倍。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

周武王的举动可以说是“避实就虚。如果他直接让富人捐粮,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然而,他抓住了富人的弱点。他们爱儿子,以“征兵”的幌子获得了足够的军粮,为下一场牧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不仅有很大的智慧,而且有一颗仁义之心。西周灭商后,周武王安抚商朝人民,保留商朝祭祀,将周边人民迁往富饶的土地。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周武王都是无可挑剔的皇帝。


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周武王是如何解决伐纣时缺粮的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