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给店主,店主往往不称重,直接接受,看起来很开心。这真的存在于古代吗?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事实上,银在古代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受欢迎。当时,由于开采和冶炼技术不完善,金银属于贵金属。作为普通人,根本不会有很多。当时流通最多的是铜板。再加上当时的转换标准,一两银可以兑换2000枚铜币。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去吃饭,花500元,然后给商店一两块碎银,店家找你1500块铜板,无论是店家还是自己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此外,根据当时的消费情况,使用碎银支付的商店基本上是一些高档商店。在这种商店里,会有专门称重银的工具。一般来说,来这种地方消费的人必须选择碎银,以便携带方便。结账时,由于碎银不能当场劈开,肯定只有很多,对于这样的客人来说,商店已经太快乐了。你在哪里可以想到称重?
在古代,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成熟,银的成分也分为几个等级。最好的自然是官方银,通常被称为纹银。这种银基本上会铸成元宝,便于储存和计算。然而,质量差的银不会特别铸造。通常,它会融化银,然后倒入模具中制成小块碎银,这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见的碎银,普通人在正常消费中使用最多的一定是铜板,普通人不会有银元宝,最多会有一点银,电视剧中的情妇不称重。
古人吃完饭留下银子就走了。店里有无数的小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