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动应战,于禁也没有盲目指挥,是谁杀了庞德?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说到襄樊之战,人们会想到关羽粗心失去荆州,产生了很多阴谋论。在这些阴谋论中,有“刘备诸葛亮用刀杀关羽”、“在庞德立功的恐惧背后使坏”。
更不用说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有多好,荆州有多重要,即“于禁盲指挥坑死庞德”只是浪漫小说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三国正史》,我们可以知道襄樊之战不是关羽发动的。于禁没有盲目指挥。指挥不当使庞德战败并被捕。
在三国正史中,关羽似乎是三国第一勇将,有明确记载的斩将记录,即关羽万马军刺颜良、黄忠定军山斩夏侯元、演义和民间传说中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并未亲自杀害任何将军。
排在关羽后面的五马超六张飞没有斩将记录。西凉马腾的第一位勇敢将军是“勇敢冠军腾军”庞德庞令明,他在《三国志·卷36》中说“飞得雄伟壮丽,亚于关羽”。
这时,问题出来了:根据正史记载,武圣人关羽关云长是三国第一勇将吗?他真的能打遍三国无敌吗?仔细看《三国志》和裴松之的史料,我们会发现至少有一位三国勇将让关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个人是庞德,他是“勇敢的冠军腾军”,但最终被关羽俘虏。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关羽都是最容易中箭的三国名将。在正史中,关羽不仅手臂上有箭(刮骨疗毒确实有问题,而且不是华佗动刀。关羽刮骨疗毒时,华佗的墓已经拱了),连额头都活不下去——如果头盔不够结实,关羽就没有机会淹死七军,抓住庞德。
虽然庞德最终被关羽俘虏,但这并不意味着庞德比关羽差。很多人认为庞德的失败都是在禁令中盲目指挥的。如果曹操让庞德当将军,很难说谁输谁赢襄樊之战——庞德在早期阶段占了上风:“与羽毛搏斗,射羽中额。当德国经常乘坐白马时,羽毛军被称为白马将军,他们都害怕。”
从占领上风到失败,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也明确表示,关羽有机会淹没七军,不顾大局嫉妒能力。
然而,在阅读了《三国志》18卷和17卷的记载后,我们知道于禁也是一个背锅侠。曹仁是真正的前线总指挥,包括让庞德驻扎在死地,曹仁的命令。就连襄樊之战的发起者也不是关羽,而是曹操命令的曹仁:“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曹仁讨关羽于樊,遣禁助仁。”
从这两段记录中,我们会发现庞德进入樊城比禁令早,两人没有隶属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关羽也是被动的。曹操打着大汉天子刘协的旗号征服了四面八方。当他在汉中遇到钉子时,他将不可避免地转向进攻荆州——但大家都知道孙权和刘备的联盟是纸糊的。
曹操命令曹仁发动襄樊之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时,孙刘联盟已经名存实亡。孙太太已经逃回江东,孙权和刘备几乎开始了:“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县。首先,他带领5万名公安人员,让关羽进入益阳。”
当时,曹操正在清理汉中的张鲁,没有时间照顾荆州。否则,以他强奸的天性,他必须趁火抢劫他。曹操清理完张鲁后,刘备和孙权觉得事情不好,不得不暂时放弃和平,但双方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由于孙刘联盟已经破裂,曹操要求曹仁发动襄樊之战是合乎逻辑的:打关羽,孙权会抓住机会捡便宜,打孙权,关羽只会看热闹。
孙权暗送秋波。当然,曹操忍不住继续下去。他还想在孙权和关羽之间的斗争中获得一些好处。曹仁采取进攻的主要目的是先烧掉战争,然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但曹操和关羽都失去了计算:曹操没想到在襄樊驻扎多年的曹仁不了解当地的水文资料。关羽没想到孙权会这么匆忙地在背后开始。
关羽淹没七军的能力真的不是在禁令中盲目指挥的。当时曹军的将军是曹仁,曹仁说:“仁使德屯樊北十里,天下雨十多天,汉水溢出,樊下平地五六丈,德将避水上堤。”
庞德被大水围困,于禁也相当可怜:“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攻禁等。”
于禁庞德被包围,襄樊坐地户曹仁没有派出战舰营救。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襄樊之间有很多汉水,没有人会相信曹仁没有水军。
于禁带领的是来自北方的旱鸭。他看着关羽乘船放箭,但他无法逃脱。除了投降,这是一条死路。为了给3万人留下一条活路,于禁不得不投降。
庞德更幸运地得到了一艘小船,准备突出包围与曹仁见面:“当水浸泡时,官员们都下降了。德和他的将军是一个人,五叔和两个人,弯弓傅矢,乘船返回仁营。水盛船覆盖,失去弓矢,独自拥抱船覆盖水,为羽毛收入。”
于禁被俘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这时,曹仁也陷入了被动:“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徐晃救了,水也减了一点。他从外面摇了摇羽毛,仁得崩溃了,羽毛退了。”
研究上述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三点:第一,襄樊战役的发起人是曹仁,而不是关羽;第二,襄樊曹军的总指挥是曹仁,而不是于禁。于禁与庞德没有上下级关系;第三,曹军在襄樊的失败,于禁和庞德都不是主要责任人。于禁只是为曹仁背黑锅。
当我们看《三国志·卷十八》时,我们会发现真正不信任庞德、压制庞德的不是曹操的于禁:“范下诸将在汉中以德兄,颇为怀疑。”
襄樊战争结束后,张辽和徐晃都受到了表扬。只有曹仁不奖不罚,这说明在曹操眼里,曹仁守樊城最多可以算是补功。如果曹仁不是同一个兄弟,曹操很可能要追究责任。
曹操还是曹仁应该为襄樊之战的失败负责?关羽是不是一个背锅人?作者很难得出这些问题的结论。最后,我只能问读者:谁真的杀死了关羽和庞德?曹操和刘备在荆州都遭受了损失。他们受了委屈吗?
襄樊之战庞德战死,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