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不断发展,让大家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刀光剑影的时代,看看祖大寿的故事。

从明末到清初,吴三桂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明末,吴三桂出身将门,擅长骑射。崇祯皇帝即位,考中武举。授都督指挥使用门荫。宁远团练总兵屡立战功,累迁。当时,吴三桂能够平步青云,离不开祖大寿的支持。根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吴三桂在父亲吴翔和叔叔祖大寿的教导和影响下,不到20岁就学习了文学和武术。从此,他跟随父亲吴翔和叔叔祖大寿,开始了他的武将生涯。

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人物吴三桂。至于吴三桂的叔叔祖大寿,很多人还是很陌生的。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明末祖大寿的名将。

@ 1430年(宣德五年),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建成当年,原籍安徽的祖庆率全家迁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不断提升,成为宁远族。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号双泉,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随着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今辽宁东部、南部、吉林省东南部)东征西伐,他因抵抗蒙古骑兵而不断晋升为辽东副总兵。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因此,对于出生于武将家族的祖大寿,他于1620年(泰昌元年)担任官员,授予靖东营游击队,并受到熊廷颉的表彰。广宁(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部属于1621年(天启元年)。明末,明后金(清朝)之间爆发了多场战争。1622年(天启二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战败,后金努尔哈赤占领广宁,祖大寿只能撤出广宁。努尔哈赤在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攻打宁远,祖大寿参加了宁远保卫战。

1627年农历五月(天启七年),后金皇太极率军攻宁远,祖大寿再次参加,这就是宁锦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巡抚袁崇焕选择骑4000名宁远士兵,使尤世禄和祖大寿统一起来。绕过后金军后,他们派水手东出约束。尤世禄和祖大寿即将出动时,后金军已抵达宁远城下。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兵登守战,列营濠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而尤世禄、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大部分士卒战死,依然力战不退。

后金军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后金中风损伤无数,锦州不可破。6月5日,后金撤军。历史上被称为“宁锦大捷”。因此,很明显,在这场战斗中,祖大寿勇敢地杀死了敌人,从而帮助明朝赢得了宁锦之战。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明朝任命袁崇焕督师辽东,1628年(崇祯元年)。同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扎在锦州。对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得了官职。至于祖大寿的侄子吴三桂,也得到了重用。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14000人从蓟门方向攻入长城,直至明朝都城。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担心被牵连,逃出关外。袁崇焕亲自招抚后,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命令孙承宗修复大凌河城,将关宁防线推向前方。然而,他修复了不到半个月。城墙还没修好,皇太极亲带领军队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匆匆应战。在这场战斗中,祖大寿被皇太极包围。无奈之下,祖大寿选择了诈降。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1631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崇祯四年),祖大寿杀死了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带领人们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众贝勒大臣一起隆重欢迎祖大寿。后来双方登上祭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皇太极带着祖大寿手进入大账,为祖大寿设宴庆祝。

对此,在笔者看来,诈降后的祖大寿,自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回到明朝,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议,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锦州。当锦州不知道自己投降的时候,他愿意带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应对,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把祖大寿放到锦州城。祖大寿一回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把祖大寿提升为左都督,带领锦州。在我看来,虽然祖大寿成功地回到了明朝,但他可能不会认为自己最终会落入皇太极手中。

1639年农历二月(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自督军包围松山。明朝崇祯皇帝下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祖大寿刚行军,清军就到了,祖大寿前往宁远驻军。1641年农历三月(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皇太极再次发兵围攻锦州。正在守卫锦州的祖大寿,再次被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包围。尽管崇祯皇帝下令支持祖大寿,但皇太极的围攻不仅击退了明朝的援军,而且导致祖大寿所在的锦州弹粮耗尽。

1642年农历三月初(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祖大寿在三月初八开城出降。因此,明末,祖大寿这位名将两次投降清朝。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皇帝皇太极来说,并不是祖大寿曾经欺骗过他,而是怪他。换句话说,皇太极还是希望多利用祖大寿这样的人才。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 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喜过望,命人立即将祖大寿送到盛京。祖大寿跪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扶起他,好言抚慰,说自己不会追究他的罪过。对此,在笔者看来,明末明朝一方并不缺名将。然而,清朝对这些明朝士兵采取了善待和笼络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明朝士兵的斗志,最终使崇祯皇帝逐渐无人可用。

对祖大寿而言,第二次归降清朝后,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宁远只有一座孤城,山海关外。祖大寿的侄子吴三桂,既是明军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拒绝回信。1644年农历九月(清顺治元年),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抵达明朝都城,祖大寿跟随入关。

明朝灭亡后,在吴三桂的配合下,清朝终于成功入主中原。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家中去世。祖大寿去世后,侄子吴三桂为清朝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康熙皇帝在位时,吴三桂起兵造反,掀起了三藩之乱,最终被康熙平定下来。


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明末大将祖大寿一生经历了什么?两次投降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