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顺帝三十岁时去世了。他在位的时候,是后汉帝国整体下沉崩溃的时代。只要他不是中兴之主,他就一定是平庸之主。
顺帝刘宝本质上不是坏人,但像他的前辈一样,他固执地信任他的岳父和姐夫。他不是没有判断力,而是心太软,善不能做,恶不能去。顺帝上台是因为太监冒着危险的政变,自然地看着太监,但顺帝的太监并不太傲慢,主要是因为外戚和士大夫相对强大,形成了平衡。
顺帝死了,他两岁的儿子刘炳继位为冲帝,两岁的孩子当皇帝,真是外戚家的洪福,可惜这个小皇帝做了不到一年也死了。
顺帝的脉搏破裂了,梁家按照惯例在近亲藩王中筛选。虽然大臣们敲了敲头,使劲哭着“国赖长君”,但外戚们的幸福更多地寄托在小皇帝身上。梁太后和梁冀被“禁止”。他们选择了渤海孝王八岁的儿子刘志为皇帝,即汉朝皇帝。
汉顺皇帝的皇后此时被提升为太后。梁太后应该说她仍然很熟悉。她重用太尉李固来维持主少国的怀疑。然而,这种暂时的和谐局面很快就被她的兄弟梁吉打破了,因为小皇帝的无忌言论。
在一天的朝会上,八岁的小皇帝像成年人一样打量着梁冀,突然稚气地说:“这个霸气将军也!”
“霸气”这个词似乎不需要解释。我查了字典,查了词源,用同义词解释,比如傲慢、不讲理等等。仔细研究“专横”这个词,“专横”,专横,蔑视前面的一切,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用文化大革命的语言,是“踩在脚下,让他永远不会翻身”,然后延伸到今天的网络语言,是一个“踩”字;“专横”,更可靠的解释是“古代诸候国”,延伸为“专横”,一般是人群的地方,“专横”是踩在头上,这种情况就像武打片里的场景。
梁冀霸道,怎么解释?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大臣,他都直接踩在过去,没有认真对待每个人。不仅村长不是干部,馒头也不是干粮,甚至皇帝大臣也是脚下的草。
“霸道”源于权力和无法控制的权力。只有无法控制的权力才能激发人性中这种不良行为。@ 当我们看到世界上不合理的邪恶时,通常是权力失控造成的。人为刀,我为鱼;人为豺狼,我为绵羊,不是我天生软弱,不是他天生坚强,而是他有我们无法控制的权力。在过去,人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但在今天,所谓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任何人或任何力量都不能再拥有这样的权力。一旦权力不受监督,腐败只是初级阶段,然后一定要霸道,不把人当人,把头当球踢。
专横的梁冀因为小皇帝的无忌童言而杀人。他在一种叫做煮蛋糕的零食中毒害了小皇帝。很难说中国有多少种蛋糕。煮蛋糕现在并不常见。我记得山西有一种“闻喜煮蛋糕”。它产于晋南闻喜县。里面是软糖馅,外面裹着芝麻。很好吃。孩子们特别喜欢它。如果梁冀送这种煮蛋糕,小皇帝一定很喜欢。
史书描述了质帝吃了毒饼后的细节。小皇帝吃了毒饼后,肚子一定很热很不舒服。他天真地认为喝点水可以解毒。他对在场的太尉李固说:“我吃了煮蛋糕。我的胃很痛。给我一些水,我还能活下去。”
(吃煮饼。今腹闷,得水尚可活。)“得水尚可活”——这位判断力很强、说话很独立的小皇帝,也许真的是梁冀未来的克星。
大将梁冀当时在场。他停止给小皇帝喝水,说喝水会呕吐——常识是呕吐是解毒的最好方法。
李固眼看着小皇帝异常死亡,他伏尸哀哭,现在发誓诅咒,说要追查。不过,李固发这样狠话的时候,并不是在庙里,也不是在大家面前,当时只有重大嫌疑人梁冀同志在他面前。李固这样说,是示威还是警告,我觉得在锉人面前不说矮话,我都算不上。会咬的狗不叫,这只能算是色厉内眦,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论李固“事本易而难之,祸不至大而张之”果然。
质帝被杀后,李固在政治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彻底调查质帝的死因,掌握证据后清除梁冀;然后,我们应该停止谈论梁冀的材料,努力在建立新君方面获得更多的主导地位。事实上,李固放弃了追查质帝死因的想法,这表明他本质上想与梁和解妥协。由于内心准备妥协,嘴上又放狠话,结果让梁冀在下一轮的斗争中首先起了根除之心。这种斗争是不允许发生的。谁先有基本立场,谁先下定决心,谁就有更多的胜算;相反,犹豫不决或口是心非,就必须落后于风。李固的失败就在这里。
打草惊蛇不智,连草都没打,只是喊了两句就把蛇惊呆了,造成了灾难,这就是李固犯的幼稚错误。
为什么梁冀被称为霸道将军?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