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1283)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1271年,北方蒙古族结束了内部争夺王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然后将侵略矛头指向南宋。1273年,宰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不到两年,他就临近南宋首都临安的郊区。
蒙古士兵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尸体,血流成河,农田被遗弃,所有的行业都枯萎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灭亡的严重威胁。文天祥是在这种情况下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长期以来,南宋朝廷一直控制着投降派所。1259年,宰相贾似道暗中屈膝求和,以称臣、割江北、岁纳银丝为条件。但伯颜打算灭宋,并没有停止南侵。1275年,贾似道十三万大军被淘汰,朝廷再也没有可用之兵了。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世界各地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是赣州知府。他“捧圣旨哭泣”,并立即采取行动。两三个月内,他组织了近万人的第一支“勤王”队伍。经过几次曲折,他赶到了临安。在成千上万的地方官员中,只有他和张世杰带领了勤王。可以看出政权的腐朽程度。1276年正月18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可能已经投降了。
虽然伯颜愿意被降职,但他不得不去元营谈判。陈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那天晚上他逃跑了。谢太后唯科只派了一个文天祥。他毅然被命令在危险中,但他没有投降。他认为这是“战争、守卫和搬迁都不能实施”和“到目前为止,国家事务不能爱自己”。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敌营的虚假现实,寻求“救国之策”。
但他没想到,就在他指责伯颜扣押不能回宋营的时候,他的义兵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从未困扰过文天祥,但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让他第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1276年2月9日,文天祥被护送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他逃离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中记载,他至少活了16次。经过千辛万苦,他于4月8日逃往温州。这时,他听说杜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经逃到了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说。
不久,他被诏到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来被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3月,文天祥统兵进入江西,收复南部数十个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和湖北都做出了回应,震惊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恐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了解赣州之围,另派兵5万追击文天祥。
文化部只有5000多人。今年8月,一场空坑战争导致了巨大的失败。部长牺牲了几个人,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俘了。赵时尝在紧急情况下假装是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不得不乘机逃跑。赵立即被杀。这是文天祥一年多来遭受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清理残军,扩大,移到广东朝阳。不幸的是,他在12月20日击败了五坡岭。文天祥很难逃脱包围。他立即吞下冰,以免被羞辱,但他没有死,而是在昏迷中被俘。这是他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那以后,文天祥再也不能在战场上带领义军与元军作战了。
被俘后,文天祥下定决心,只求死而不求生存。威武不能屈,财富不能淫。当伯颜还在扣押他的北营时,他清楚地告诉对手:“宋状元...他欠的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死,刀锯在前,锅在后,他不怕。我怎么可怕?“1279年10月,元平张阿合马来到文天祥的监狱劝说他投降。文天祥鞠躬坐着。他没有注意到他,但阿合马让他跪下。文天祥说:“当南朝宰相遇到北朝宰相时,他为什么跪下?
“阿和马把胜利者当成自己,傲慢地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文天祥嘲讽说,如果南朝早用我为相,你就不能去南方,我也不会来找你。你有什么神气?阿和马用威胁的语气对左右说:“这个人的生死还是由我决定的。”文天祥公正地说:“亡国者想杀就杀,道不由你。”
阿合马自讨无聊,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波罗审问文天祥。波罗一来,就摆出威风,要文跪下,被文拒绝。他用武力强迫文天祥跪下。文凛然说:“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以来,帝王和将相灭亡。什么时候没有?天祥今天...至此,幸早实施。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为诱饵,试图让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严厉拒绝。
忽必烈不得不问他,你到底想要什么?文天祥回答说:“愿死就够了!”文天祥的伟大精神使敌人束手无策。这实际上相当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称赞的“正义”的胜利。这也相当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以及所有投降者和叛徒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急情况下,文天祥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从不对投降者和奸夫无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爱的内侍董宋臣怂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将军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并将侄子吕师孟提拔为后部尚书。投降的气氛一时弥漫在首都。文天祥上书乞讨吕师孟,以稳定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的一群小偷都硬着头皮劝说他们,文都唾骂他们。就连先投敌的宋恭帝也被忽视了。文天祥明确提出“国家为重,君为轻”。他不忠于皇帝,而是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国家。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很多诗,比如《过零丁洋》中的“自古以来谁都没有死,留下丹心照历史”;狱中的《正气歌》和死后从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称“成仁”,孟称“取义”,但其义尽,仁至,读圣贤书,学到了什么?此后,几乎无愧的普通人)已成为光照日月、壮丽山川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组成部分。因此,文天祥成为了不朽的民族英雄。
南宋名相文天祥:只求死而不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