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后,李渊通过什么方式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玄武门政变后,李渊的表现在后人中引起了极大的批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起初,李渊和一群自己的核心成员在池子里划船。等待他的三个儿子到达后,他让他的核心成员帮助他调解。
突然,玄武门的方向传来了激烈的打斗声,随后,尉迟恭“甲持矛,直至上所”,即穿着盔甲,拿着长矛,来见李渊。
众所周知,不管是谁,见皇帝都不能穿盔甲拿武器。荆轲为什么能在秦国宫殿里公开追打秦王,就是除了秦王有武器,没有人有武器。尉迟恭见皇帝时,不仅拿着武器,还穿着盔甲,这让李渊暗暗感到危险。此外,尉迟恭当时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所以可想而知,他应该满身血污。当尉迟恭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为乱,举兵杀之”时,李渊应该很清楚,尉迟恭的血是他两个儿子的血。
任何一个父亲,看到一个人沾满了儿子的血,都会非常崩溃,更不用说父亲是皇帝,有生死的权力。但他的反应不是生气,而是问他周围的部长该怎么办?事实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是他儿子的生死,而是他自己的安全。
当时他身边的两位大臣萧邈和陈叔达对他说:“建成和元吉没有预谋,也没有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天,秦王已经讨好了。秦王建造了宇宙,带领土壤回到了他的心里。如果陛下处于元良,委托国务,就没有复活了。”
从这两个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很明显,这两个人要么在这一刻看清了情况,倒在了李世民的阵营里。要么是李世民为过去而战的人。这时,他们自然会尽力为李世民说好话。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大臣,他当时说的话实际上表明他们不再看李渊了。他们不仅敢公开为李世民说好话,还让李渊“处以元良,委国务”,这意味着让李渊交出王位。
一方面,尉迟恭来到李渊,另一方面,萧宇和陈叔达要求李渊“委托国务”。事实上,这是一种公开的、毫不掩饰的强迫。当这些文臣和将军强迫李渊时,李渊真的很害怕。当时,他根本没有考虑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考虑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李渊说了一句“善!这是我的夙愿。”他一点也没有责怪李世民,还说传给李世民是他的心愿。
显然,李渊说了谎。如果他真的想把自己的职位传给李世民,他已经这么做了,他可以避免玄武门政变的悲剧。但他为什么不及时这么做呢?他没有这样的计划。毕竟,李建成是长子,把自己的职位传给长子是很自然的。
然而,当他发现自己受到威胁,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时,他反过来巴结了李世民。
而且,李渊的巴结也不止这一点。在尉迟恭的要求下,他立即将军权完全交给了李世民。“敬德请降手,让所有军队受到秦王的惩罚。”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渊是皇帝,手中有兵权。他很容易和李世民打交道。此外,一个杀死他哥哥和弟弟的人不可能作为父亲来处理他们。但他不仅决定放弃王位,还决定交出兵权。
有人可能不明白,既然李渊是皇帝,有兵权,为什么要马上交出来,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他控制王位和兵权不是更安全吗?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李渊看到他已经被李世民的人群包围了。李世民的人随时都可能想要他的生命。即使有兵权,调令怎么发?也许只要他发出调令,尉迟恭的矛就靠在他的脖子上。
李渊对李世民的巴结还没有结束。当他看到李世民时,他实际上说了“最近,几乎有一些混乱”。换句话说,他“不知道”,被困惑了。显然,这是对李世民的道歉。
虽然李渊在儿子被杀后的做法刷新了我们的三观。然而,正是李渊没有反抗,而是试图配合李世民夺位。因此,玄武门政已经成为最好的善后处理,唐朝也走上了正轨,进入了李世民时代。这对整个唐朝和普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玄武门后李渊是如何挽救自己的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