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皇帝,他们共同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打败匈奴。匈奴并非长盛不衰,在汉武帝时期与汉军连年打仗,国力已十分空虚。后来,在老单于虚鲁权渠单于死后,匈奴陷入了混战,呼韩邪和他的兄弟们分别与匈奴贵族合作,为单于位而战。起初,呼韩邪并非单于,而是后来被妻父乌禅幕和当地贵族支持为单于。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匈奴最终分裂成几个单独的部落,经常互相攻击水、草、牛、羊等物资。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匈奴人口和物资急剧下降。从那以后,匈奴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实力不足以与汉朝竞争。当国家陷入内乱时,聪明的君主会借此机会寻找外援,而当时的呼韩邪单于,非常了解时事,找到汉朝作为靠山。
呼韩邪的实力在几个兄弟中并不出彩。后来和哥哥郅支打仗的时候,抵挡不住郅支的实力,输得很惨,军马牛羊损失无数。郅支的进攻势头越来越猛,而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小,呼韩邪单于非常着急,于是与下属商量应对策略。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与汉朝重修旧好。为了向汉朝表达和解的诚意,呼韩邪亲自带领下属长安见汉宣帝。汉宣帝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君主。为了表达对长安第一次见到的匈奴单于的重视,他亲自到宫外欢迎呼韩邪单于。之后,汉宣帝非常关注呼韩邪的衣食住行。在他看来,呼韩邪不是一个寻求汉朝帮助的人,而是一个和平真诚的贵宾。
虽然呼韩邪在长安受到热情款待,但他不敢在长安长久留下。他想回到草原上,打败智支,夺回自己的领土。于是汉宣帝命令两位将军带着一万骑兵,护送呼韩邪回到匈奴,并免费赠送大量粮草。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终于在与兄弟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在草原上占有一席之地。当西域国家听说汉朝对呼韩邪的帮助如此之大时,他们非常羡慕,所以他们也派使者和质子与汉朝交朋友。看到各部落都属于汉朝,郅支也暂时蛰伏起来。
智志不是一个眼光短浅的人。他知道,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内乱,匈奴的实力无法与汉朝竞争。经过多方考虑,他最终派儿子到长安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但汉宣帝去世后,他撕毁了协议,经常在西域各国挑起事故。事实上,智支单再次与汉朝为敌,并非全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部分原因是弟弟叫韩邪。呼韩邪是第一个见到汉朝君主的人,所以汉宣帝和汉元帝都非常重视他。虽然后来智支单于也和汉朝交好了,但儿子在长安是质子。然而,与呼韩邪相比,智支的儿子在西域并没有智支那么强大,而是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相反,他在汉代的处境不如呼韩邪的儿子。
匈奴的智志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生气,他不想被自己的呼韩邪压垮。于是放弃了修复汉朝的想法,从长安召回儿子,杀死了护送儿子回匈奴的汉朝使者。使者被杀,汉朝自上而下都很生气。汉元帝多次派使者到西域与郅支谈判,希望能带回被杀使者的尸体。见汉元帝多次派使者前来,智志假意逢迎,态度傲慢,这也是他被陈汤、甘延寿等人杀害的直接原因。
呼韩邪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郅支与汉朝频繁发生摩擦时,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他一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长安作为质子,并没有想到要把匈奴带回来。智志虽然勇敢,但与汉朝的对抗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实力,而呼韩邪一直与汉朝交朋友,汉朝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都对他有帮助。此消彼长,呼韩邪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最后狙蚌相争,呼韩邪成了渔翁得利的人。在被陈汤打败后,他的势力变成了一盘散沙,而匈奴真正的王者变成了呼韩邪。就这样,呼韩邪以最低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回报,隐忍多年终于取得了成功。在好战的匈奴人眼里,也许他不如智支勇敢,但作为君主和部落的首领,他为自己的子民谋得了最大的利益。他并非懦弱无能,只是眼光长远,以天下大义为先。
呼韩邪一直处于弱势,为什么后来成了草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