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蒙古机刺的儿部人,木华黎是蒙古帝国时代杰出的草原英雄之一。成吉思汗有八个勇敢、杰出的助手,被成吉思汗称为“四匹马”和“因头猎犬”。相比之下,“四杰”的地位高于“四狗”,与成吉思汗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而且在“四杰”中,又以木华黎武功最为突出,被誉为“多谋略,雄勇冠一时”。他曾被命往辽西辽东,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他是当时与东北关系密切的蒙古将军。
在蒙军早期诸将中,木华黎不仅“勇敢冠一时”,而且被称为“多策略”。成吉思汗的两次攻金主要是为了掠夺。军队过处,肆意烧杀抢规,全部烧成平地,占领时放弃,不太在意地方政权的建设。相反,由于木华丽吸收了大量汉、女真、契丹等官员和知识分子,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政治和军事统治经验,蒙古军队的政策和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征服武力的同时,木华黎开始更加注重招募和任命敌人的降将。比如攻打山东益都的时候,史天倪和萧波选择率下降,任百户;攻打北京的时候,有寅答虎,任北京留守;兴中府有石天应降,命为兵马都提控...等等。
这些降兵降将的归属,增强了蒙军的力量,相当一部分将军成为了木华黎政治、军事上的重要谋士。1210年,木华黎在定州收降金汾阳县公郭宝玉,并在成吉思汗介绍。成吉思汗问夺取中原政策。郭宝玉回答说:“中原势头大,不能忽视。西南诸蕃勇敢可用,宜先取之,借用围金,必得志妍。还说:“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因此,在郭宝玉的参与下,颁布了五章,规定军队不得杀人,刑狱只有重罪处决,限制军事家庭发挥标准,工匠限制土地,僧侣不利于国家,损害人民禁止,这些政策措施在蒙古帝国的军事政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蒙军烧杀拂掠之风在战争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制止,但木华黎却逐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公元1220年,在河北,汉人降将史天倪进言:“今中原初定,大军过纵兵抄掠,希王爱民。木华黎非常欣赏他的意见,立即下令严禁剿掠,俘虏的居民全部被送回田里。征服平阳后,蒙军故态复萌,大肆抄袭。降将刘世安又说:“自古建国,以民为本,今河东杀尽,异日我师回来,谁将转移?此时此刻也存了t恤死亡。根据他的意见,木华黎继续整顿军纪。木华黎知人善任,即使对金朝降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才能。
如石天应投降后,木华黎非常重用他,他为蒙军“造战攻之具,临机应变,迅速如神”,后来被誉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金将何实长于战略战术,“奇变百出”,木华黎得到这个人,“碑欣跃,大加赞赏”,引用于成吉思汗,拜为先锋。在对金战争中,木华黎开始关注一些地方政权的建设,并大量利用金朝将当地管理,这是蒙古帝国对金战争政策和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时代最具战略性和武功的将军之一。他的死是成吉思汗的重大损失,削弱了蒙古帝国在北方的统治。成吉思汗一直很怀念。1239年,当他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凤翔时,他对周围的将军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木华黎还活着,我就不用亲自带领军队来这里打仗了。在忽必烈继位之前,木华黎是蒙古帝国诸将中唯一一位被封为国王。木华黎的后商在元代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子孙中有十二人继承了国王的封号,七人建国王的旗帜。
历史记载,元代“庆赏延于世,朝廷议功选德,必第三家焉”。指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三大家族。元代蒙古贵族中,木华黎家族汉化程度最深,子孙多负责汉族地区的军事,统一的军队也多为汉军。木华黎的几个后代长期担任辽阳、北京等省的职务。例如,第四代忽林池国王曾担任北京、辽阳,第五代是蛮台国王,曾担任辽阳省左丞相,第六代野仙溥花也担任辽阳省左丞相。直到元末,纳哈才成为开元王。可以说,木华黎家族与东北地区关系密切。
木华黎:为蒙古帝国统一东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