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秦文公要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罪


秦文公即位后不久,就开始了都邑东迁问题。老都西垂是嬴秦在西方建邦立业、繁衍生息的桑梓之地。几个世纪以来,嬴秦为西垂的发展和保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山川形势、生态环境和交通位置来看,西垂地区宜农宜畜,物产丰富,确实具备了部落活动中心的优越条件。然而,它毕竟只是陇南山谷中的一个带状盆地。东面是陡峭的秦岭,西面是连绵不断的岷山,北面是陇坻之阻,南面是巴蜀之僻。

当西周王朝黄然尊处关中时,西垂作为一个臣服于王室的小属邦,是中央王朝与西方军队保持联系的理想方式,其活动范围只能局限于陇山以西的政治格局。然而,当西周王朝灭亡,王室被迫东迁,嬴秦上升为诸侯国,西北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面对王室东迁后的权力真空,嬴秦领导集团萌生了与国家并驾齐驱的强烈理念。在这种背景下,西汉水上游的小河谷盆地似乎微不足道。秦人要面向东方,掌握更肥沃、更繁殖的800里秦川,取代周人的地位,迁都关中是必去之地。

关于秦文公的迁都,《史记·秦本纪》的叙述比较简单,说他即位的第三年,“以兵700人东猎。四年来,至魏之会,说:‘昔周邑先秦嬴于此,后卒为诸侯。占之之,占之吉,即营邑之”。似乎文公在打猎的过程中,偶然来到祁渭之会,忽萌迁都之念。当然,事实不会那么简单。迁都这样的大事永远不会是临时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秦文公的东猎,其实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武装考察。

秦文公带领一支700人的军队,行程持续了一年,这是一项目标明确的行动,而不是一场通常的狩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文公到达时的感慨中体会到。他说:“昔周邑先秦嬴于此,后卒为诸侯”,说明他很清楚非子被封于渭间的历史。事实上,以狩猎的名义,东越陇山寻找祖先受封的地方。他表达了一种回归祖先发迹故址的思古幽情,然后即使占卜、选址、建设,也创造了一座新的国都。文公东狩猎的真正目的是选择考察新都邑;而且,它的调查已经有意在胸前,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措施。

秦文公所都是玉邑,是当年非子封的秦邑吗?这是一个需要新考古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从文公在玉威会卜邑营居住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玉邑的位置不是秦邑的故乡,也应该离它不远。许多学者认为,玉邑的地理位置可能在陕西省龙县磨儿高原附近。

20世纪80年代,春秋时期发现了一座故城遗址,仍有夯土和城墙残迹;附近还发现了大型春秋秦墓区,包括许多贵族墓葬;解放前,该地区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多次出土青铜礼品、马器和武器。学者的推断是合理的,有根据的。这一地区背依陇坻,只能算是关中平原的西边缘,更准确地说,是控制陇道的关口。以此为基础,如形势不利,可随时登陇西归故土。由此可见,文公的东向发展是多么的谨慎,他采取了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战略,还不敢直接进入关中核心区。

为什么秦文公要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罪

文公选择建设新都的重要原因是它曾经是祖先的封地,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军事战略上的谨慎,具有一定的试探性。

秦文公迁都这一步棋走得很成功,秦国终于在陇山以东站稳了脚跟,并保持了后腹地的稳定。此后,秦国势逐渐向东扩大,成功地获得了西方大国的地位。再过四年,秦国首次设立了灭三族罪,父祖、母亲、妻子,显然也是学习周文明的结果。这些变化表明,在秦文公的领导下,秦国一方面积极争取经济进步,从相对后进的游牧经济向相对先进的农业文明过渡,同时积极争取文化进步,取得阶段性成果。死后,他得到了秦文公的头衔。


为什么秦文公要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罪为什么秦文公要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