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动员数十万军队对抗弹丸之国日本,但只获得了4万人死亡、1.3万人杀敌的尴尬结果,最终以赔偿、割地、丧权、羞辱国家而告终。
另一方面,在刘永福等人的力战下,台湾省消灭了3万多日军,杀死了一个日本亲王,也是日本第一个杀死海外亲王。
这个日本亲王是谁?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北白川宫能长亲王(名字真的很难听,就看吧)。
所谓“亲王”,是指除皇太子以外的其他天皇子女,北白川宫能长期亲王的特殊生活经历。他原本是伏现宫家族亲王的儿子,后来被仁孝天皇收养。简单来说,他从藩王之子变成了王子。
仁孝天皇是谁?是明治天皇的爷爷。@ 稍微抚摸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北白川宫能长亲王,其实是明治天皇的叔叔。
自古以来,当叔叔的藩王和皇帝的侄子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相当微妙。以大家熟悉的为例,明成祖朱迪抢了侄子的饭碗才成功上位。
历史规律往往不会骗人,北白川宫能长亲王和明治天皇这对叔侄,也陷入了权力之争的漩涡。
经过1853年日本的“黑船事件”,幕府统治与文明开化趋势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失控。此时,主张改革的孝明皇帝奇怪地死亡,使皇帝与幕府之间的权力纠纷摆在了舞台上。
此后,明治皇帝即位,按照父亲的遗产,肩负着改革的旗帜。在绝望的情况下,幕府奥宇越列藩也找到了北白川宫的长期亲王作为领袖,被称为“东武皇帝”。因此,“倒闭运动”达到了高潮,叔叔和侄子之间的矛盾几乎达到了顶峰。
结果,不用说,幕府大败,明治皇帝夺取了权力,使日本走上了西化之路。北白川宫能长期亲王呢?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他被免除了死刑,只被软禁在京都,并免除了皇室身份。
然而,北白川宫长期亲王的艰难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三年后,即明治三年后,北白川宫长期亲王重新启用,带领军队入侵中国台湾。
至于明治天皇为什么要用一个曾经是自己敌人的人来当总司令,原因无非是三点:一是北白川宫的王子可以长期在德国学习,军事技能扎实;虽然他们的叔叔和侄子之间存在矛盾,但他们在对外侵略方面高度一致;第三,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参军,皇室成员必须积极带头树立榜样。
然而,台湾的战争进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在贫穷、落后、虚弱的台湾遭遇了“滑铁卢”。从3月到11月,日本军队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赢得台南。
北白川宫作为指挥官,长期亲王更糟。他一个接一个地受伤。新竹战役几乎被烧死。嘉义战役踩地雷被炸伤,台南战役伤口再次感染,很快就死了。
当然,一些历史学家质疑北白川宫能长期王子的死亡过程。他们认为北白川宫能长期王子早在新竹战役中就死了,后来那只是他的替身。日本的游戏只是为了保护皇室的声誉。
不管是真是假,但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日本第一个死于海外的皇室成员,死得太惨了。
日本第一个在海外战死的亲王——北白川宫能长期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