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公主是马皇后亲生的女儿,洪武十一年嫁给了一个名叫梅殷的人。
梅殷,字伯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思祖曾是张士诚的下属。后来,他向朱元璋投降,并取得了许多成就。明朝成立后,他被封为侯。
梅殷这个人文武双全,精通文史,有策略,同时弓马娴熟,性格出众,为人恭顺谨慎。
因此,在他的十几个女婿中,朱元璋和马皇后最喜欢梅殷。梅殷曾担任山东学政。《明史纪事本末》说,朱元璋去世时,皇太孙朱云文和梅殷守在一边。朱元璋密切命令梅殷帮助朱允文提醒他们注意朱棣。然后他拿出遗诏给了梅殷,说:“敢违天者,为我伐之。”
朱允炆登基后,也非常依赖梅殷。朱棣在北平起兵,宁国公主写信给他,批评他违反君臣大义,朱棣无视。
朱棣带领军队南下,朱允炆任命梅殷为总兵官,带领军队守卫淮安。梅殷没有辜负朱允炆的信任,用心防御。
朱迪不敢碰他。他派人去找梅殷,提议借道南下为父皇献香。梅殷回答说:先皇早就死了,不允许所有的王子都去北京献香。违者不孝。
朱棣怒不可遏,便撕破脸皮,再派使者告诉梅殷:“我是带兵杀朝中恶人,命运将属于我,你们也挡不住。”
梅殷真的不含糊,也不跟朱迪胡说八道,直接割下使者的耳朵和鼻子,说:“我让你回去,留下这张嘴,告诉燕王君臣大义。”
朱迪别无选择,只能绕道前往南京,提前给宁国公主写信,让她搬到太平门外,以免被攻城炮火伤害。宁国公主不理会。
最后,朱迪攻破南京,成为皇帝。
就这样,梅殷的处境很尴尬,但他还是带着军队留在淮安。朱迪强迫宁国公主招募他回来。宁国公主咬了咬手指,给徐写了一本血书。
梅殷接信,痛哭流涕,带领军队回到南京。梅殷为朱允炆和他以前的坚持哭泣。估计他也准备死了。
但朱棣没有杀他,亲自接见慰劳说:“徐马辛苦了!”
梅殷的回答不卑不亢:“劳而无功。”
朱棣默默地以对,也无法对他做任何事。
当然,事情不能这样结束。到了永乐两年,都御史陈颖指责梅殷图谋不轨,说他的府里有很多亡命之徒,其中还有很多鞑靼人。
朱棣回答说:“我自己处之。”这意味着你不再在乎了。
朱棣命令户部申报徐府允许多少仆人,然后与梅殷府的工作人员进行比较,抓住多余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鞑靼人,命令金衣卫护送辽东。
到了永乐三年的十月,梅殷突然死了。关于他的死因,《异域周咨录》中说是“被盗杀人”。
《明史》的说法不一样,也很细致。
宁国公主得到梅殷的死讯,认定朱迪杀了他,跑进宫里,拉着朱迪的袖子哭了起来,问她的女婿在哪里?
朱迪安慰她:“公主不要难过,一定要找凶手。”
很快就发现了凶手,一个是都督长谭深,另一个是锦衣卫指挥赵曦。他们把梅殷挤在桥上,淹死了他。两人最终被严惩。我相信他们的行为不是自作主张,也不是简单的替罪羊,最终成为受害者。
朱棣将梅殷的两个儿子任命为官职,并将宁国公主封为宁国长公主,算是给了她一个解释。
显然,朱棣不会放过梅殷,他的死朱棣也脱不掉干系。朱棣不敢公开杀梅殷,只是对公主有点顾忌。
朱棣为什么要杀梅殷?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