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帝在晚年经常服用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补品。矿物质佣金对人体非常有害,这使得40岁以下的皇帝经常生病,要么几天不吃东西,要么几夜不睡觉。他很沮丧。有时,他整晚都在自言自语,好像在和别人看不见的鬼魂说话。
白天上朝时,他喜怒无常,追忆朝臣旧恶前怨,大加杀害。看到大臣脸色不同,呼吸不调,或言辞失落,他大喊大叫,亲自打死在大厅上,尸体排成一排,放在天安大厅前。
这一次,朝野人心骚动,各有忧虑。
拓跋贵年轻的时候,看到母亲贺太后的妹妹在贺兰部很漂亮,就向母亲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想娶个嫂子(拓跋贵部起源于沙漠,礼仪和人伦与汉族不同)。当时贺兰太后坚决回答:“不!我妹妹太漂亮了,一定有不好的迹象。而且她已经结婚了,不能抢别人的妻子。”
拓跋绍从小就很凶。他喜欢抢劫行人,剥掉别人的衣服取乐,经常杀猪剁狗。拓跋贵很生气。他曾经把头朝下挂在井里,死后才把他放了出来。
公元409年的一天,性情无常的拓跋贵公开骂贺兰妃,把她关在宫里杀了她。贺兰妃派人向儿子拓跋绍求助。当时小王爷才十六岁,凶猛的性格和他父亲差不多。晚上,他和宦官宫人密谋,跳过宫墙,冲进天安殿。周围的侍者惊呼“有贼”。拓跋贵四处摸索了很久,找不到弓刀。他被冲进来的逆子拓跋绍杀死,39岁。
拓跋鲜卑,在道武帝拓跋贵之前,确实是鲜卑种群中文化落后的一支。行军作战时,拓跋部以部落组织为单位,即军事部落形式。北魏登国九年(394),拓跋鲜卑内部采用类似汉人屯田制的“分土定居”。随着道武帝四出征讨的胜利,慕容鲜卑、中原汉人、“高丽杂虏”等各族人民大多被北魏迁至塞上,为拓跋鲜卑军队提供兵源和军粮。
渐渐地,拓跋鲜卑从氏族形态转变为地域形态,日益模仿中原汉族政权形式,奴隶制形式逐渐转变,军事贵族逐渐成为汉县制的统治类型(即中国一直延续的“封建制度”。
事实上,“封建制”这个词是极其不准确的。自秦朝以来,中国社会的所有王朝都以“县制”为统治样本。即使皇室和贵族有“封国”,他们也是“食薪”而不是“食城”,对封地内的人民没有实际的统治权。特别是在西汉“七国之乱”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在中国已经消亡)。
正是拓跋鲜卑制度的“汉化”和兼收并蓄的灵活性。田租户的调整日益成为拓跋北魏的主要统治形式,原有鲜卑军事贵族也逐渐成为类似中原汉族的“大地主”。因此,它为未来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晚年北魏道武帝暴虐:见小姨漂亮 杀其夫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