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毅介绍,他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名将,但作为历史人物却鲜为人知。
李毅指出,他是神武军的创始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的孙子,张掖县王李坤的儿子。李毅少年立志,曾担任诸州刺史,治理得很好;后来被授予帅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29年(开元十七年),李毅在石堡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吐蕃。这场战争使两国之间几年没有战争,人民和平相处。他的军功也使祖先得到恩泽。732年(开元二十年),他在白山之战中击败了奚和契丹,俘获了敌人的首领,将叛逆驱之千里。743年,李毅成为太子太师,当年10月初三,李毅病死,终年80多岁。唐玄宗去世后,十分痛惜,满朝文武更是纷纷叹息。
李祎剧照
李毅年轻时有很大的抱负。他尊重长辈,与家人关系融洽。他抚养弟弟李,被世界视为友谊的典范,被称为世界。710年,李毅成为太子仆,兼任徐州别驾,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作为长子,李毅应该自然地继承自己的头衔,但他坚持要给弟弟李,唐中宗非常欣赏他的品质,特别是把他封为思江王作为榜样。李祎后来继承了李嚣的爵位。通过李毅的介绍,人们可以了解到他不仅是一名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有着高风光的人,他的事迹值得后人学习。
李祎的成就
李毅一生经历了许多战斗,李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外作战上。
唐玄宗像
李毅取得了许多成就。732年正月十一日,唐玄宗任命李毅为河东、河北行军副总管,将他从西北调到东北,带领部队进攻奚和契丹。二十八日,他任命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三月,李毅率领裴耀卿、赵含章等兵分多路进攻,含章军团率先与奚、契丹兵相遇,奚、契丹望风逃跑。平卢先锋将军乌承对赵含章说:奚、契丹,是不可小觑的敌人。前几天撤退,不怕我,而是想诱敌深入我,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但赵含章依然固执己见,依然带领部队追赶,随后与契丹、奚的部队在抱白山(今辽宁蒙古族自治县东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敌军伏兵突然出现,唐军大败逃亡。
幸运的是,乌承露率领兵马从西向契丹发动袭击,契丹和奚的部队无法抗拒,开始向后败逃。26日,李毅率领主力赶到,奋起直追,大败奚、契丹,斩杀并俘虏了众多敌人。但突然却率残部突破逃跑,其余部队在山谷中流淌。李诗琐高带着5000多人投降,李祎凯旋。唐玄宗授予李诗琐高爵位,并在幽州归义县(今北京房山东南)安排5000多人投降,重新设立县。李诗琐高被任命为义州总督。李毅的成就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李祎的评价
作为唐朝皇室的一员,李祎是一位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将军,世界对李祎的评价很高。
唐玄宗画像
因为李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常被别人嫉妒,他有很多功劳朝廷不知道,不能通过奖励来评价他的功绩,这些很难证明,很遗憾。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毅成为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同年,由于国家物资短缺,李毅建议放任私铸,但仓部郎中韦伯阳的反对被搁置。后来这件事的牵连被贬为衢州刺史。此后又担任过滑(今河南省滑县)、二州的刺史(今河南沁阳)。740年6月(开元二十八年),李毅被封为太子师。743年(天宝二年)晋升为太子太师;同年10月初三,时任太子太师的李毅因病去世,终年80多岁。唐玄宗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后悔了很久,把他追成了太尉。
李毅在史料文献中有很多评论。唐玄宗李隆基评价他:器能之美,宗室所推。才堪应务,久当任委。唐代徐浩评价他:代济盛德。后晋刘旭、张昭远对李毅的评价是:志尚少,事母严谨,抚弟等以友谊称宜。。。他们既有成就,执政也有成就。因此,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当时他们叹了口气。。。他们在家里很坚决,善于训练儿子。北宋欧阳修等人认为,李毅很少有野心,事继母谨,抚异母弟,以友称...易功多,执政伤害之,赏不住,当时讨厌..治家严,教子合法。
李世民的曾孙李毅有什么成就? 如何评价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