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聪明,先投靠了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获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机会游说秦王了。李斯非池中之鱼的真正目的是利用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力、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力来实现他的伟大抱负。在与年轻秦王的谈话中,他再次提到了“时间”-时间。他极具煽动性地说,目前是“万世之一”,“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统一”。而这个“时间”转瞬即逝:当山东诸侯再次恢复活力和理智——再次结合时,即使黄帝再世,也无法统一世界。天佑暴秦!当天才商人吕不韦垂暮失去进取精神时,他给秦国送来了一个精通“帝王之术”的李斯,在秦国的身体上补充了新鲜的血液!而这种血液,多么活跃,多么骚动,充满毒素,多么咄咄逼人!
但李斯的到来,终断了秦国提升形象的机会。吕不韦晚年召集门客到吕氏春秋,并悬之国门,我以为这是他试图引进百家思想,填满秦人一张白纸般的脑瓜。是的,秦被公认为“虎狼之国”,当时各国几乎没有信任。长期以来,它只有战略、权力和攻击手段,而没有理论,也没有价值取向和价值坚持。政策和策略是秦的生命。林相如曾一针见血地总结了秦不光彩的外交史:“秦自穆公以来二十多君,没有坚明的约束者。为什么不能“坚明约束”(《史记·廉颇林相如传》)也就是说,没有价值约束,没有人文取向。可怜可敬的吕不韦,一定预见自己的政治生活会随着据说自己创造的邪恶物种的逐渐成长而结束。因此,他想在被彻底清除之前再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为秦国和这个将统一世界的新王朝找到一个统治理论。他在《吕氏春秋》中杂取百家。虽然不能说他已经完成了新理论的理念,但他显然是在试图改变秦人一直残酷不文的形象——可怕的是,这个国家的形象是如此戏剧性地集中在新秦王嬴政身上——他的鼻子像黄蜂,胸部像邪鸟,声音像豺狼,眼睛细长,令人不寒而栗。
这是秦国国家形象的象征。这个形象直接吓跑了大梁人尉耀。秦太需要文明自己!太需要改变以前的形象了!作为一个边鄙的小国,它可以利用流氓的面孔,但要走向政治中心,它不需要伪装的文明和礼仪吗?但李斯的到来,使吕不韦一片苦心付之渭水东流。即使秦以后在武力上统一了中国,它本身还是无赖。它根本不能胜任新的角色:在二世胡亥身上,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代代相传的无赖的本质,以及持有权力后无法复加的丑陋。班固粗野地骂二世是“人头畜鸣”。是的,一个身体骨骼像人,精神还停留在野兽阶段的怪物——他的祖先从来不愿意在这方面进化。在冷兵器时代,野蛮总是在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中占有很大的优势。
李斯带来了一套可以立竿见影的策略。包括贿赂和暗杀六国人民。他是国家恐怖主义活动的倡导者。我认为与其说李斯继承了他老师的想法,不如说他捡起了他同学的理论;与其说他在秦国实施了他同学的理论,不如说他只是从韩非子中随机抽出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为他的行为注脚。读了他的大作《劝逐客书》,我们可以发现,与先秦诸子相比,这篇文章除了抄袭老师荀子的几句“王者不但众妾,所以能明其德”之外,根本没有人文背景和道德基础!灭六国强秦国只是一个相当聪明的策略!大多数先秦诸子只讲道,不屑或羞于谈权,商鞅、李斯等法家则恰恰相反:弃权!只讲权力,不讲道德!没有道的约束,权术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恐怖?
在大学课堂上讲司马迁的《项羽本纪》时,我告诉学生们,项羽有爱恨情仇,没有策略;刘邦只有策略,没有爱恨情仇。@ 可爱可惜,可恨可怕。那李斯呢?他只有策略,没有原则!他甚至没有为先秦诸子各派所坚持的一些最基本的人道原则!他在荀子那里真是白学!如此伟大的老师和如此杰出的同学,都是对他的浪费。他只是一台追求名利的功利机器,难怪他总是那么渺小!
秦朝丞相李斯:只是因为没有道德,只谈权力,埋葬了灭亡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