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和大臣死后,官员会根据他在世的成就和行为给出一个总结性的死亡,或赞扬、批评或同情,如汉文帝、汉武帝和明成祖。“文”、“武”和“成”这两个词有明显的赞扬。"文"说明他在文治内政方面做得很好。“武”说明他开拓疆土有功。有的受到批评,如杨迪皇帝、周厉王、周幽王等。听起来不是好词。比如“李”说明君主一定是暴君。
杨迪皇帝杨光,他的死后头衔,是怎么来的?是他的对手唐高祖李渊起,意思是“好内政,外从乱”,属于最差的死后头衔。事实上,杨光的“杨”是他独有的,中国国王,只有一个杨皇帝。杨迪皇帝,一个君主,真的像历史书和后代说的,是一个无用的昏君吗?
可以说隋杨帝可以称之为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坏名声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他是亡国之君。繁荣的隋朝埋葬在他手中。人们自然会立即联想到皇帝一定是愚蠢和残忍的。就像明末崇祯皇帝一样,世界只知道他已经死了,但他不想理解他为保持基础所做的努力。成王败寇,无奈,只能由后人评论。第二,他确实用民过多,导致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在位修东都洛阳,三征高丽,修长城,修大运河。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的劳动者被征召。十几年来,累计征召不下千万人,其中死亡数百万人,时有“天下死于役”的说法。第三,他的历史书和评论都是唐人完成的,隋朝死于唐朝。唐本人故意用偏见诽谤和贬低隋人。例如,唐人说杨光杀害了他的父亲,篡夺了他的位置,但事实上,现在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唐人强加给杨光的指控。事实上,杨光并没有杀死他的父亲。四是个人私生活问题。比如,荒淫好色,修行宫。作者没有做出评价,放荡属于私生活,只陈述了一个事实,杨迪皇帝妃子和子女的数量,在历代君主中很少。
杨迪皇帝的委屈是,杨迪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有其长期的考虑和伟大的意义。他唯一的错就是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过度利用人民。可以说,功在千秋,祸在当下。
1.建设东都洛阳。缺点:劳民伤财。意义:摆脱关陇门阀势力的控制,扫清万世基业最大障碍,更好地控制江南。
2.采用科举制度。前一篇拙作中已经说过意义,不赘述。另一个主要目的是削弱门阀的实力,选择一批南方人来管理政府。
3.修建大运河。缺点:劳民伤财。大运河可以说是万世之功。他真的连接了南北,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这是一个造福后人的伟大项目。
4.伐契丹,定西域,丝绸之路畅通,丝绸之路恢复,恢复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文化经济交流,意义重大,不重复。
5三征高丽。缺点:劳民伤财,死人多。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伤害隋朝国家根基的战争。征高丽,杨广主要是为了建立边境秩序,使高丽向隋朝屈服。然而。在中国土木工程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下,对高丽的三次征伐,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实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只是满足了杨广的好消息。三征高丽先后动用了数百万人,使本已不堪重负的人,日子更加悲伤,人们纷纷起来,最终隋朝灭亡。
杨光的失败之一是形势估计不足,急功近利,没有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最终积累了重量。二是得罪了关陇贵族势力、东都建设、科举等。,都旨在削弱关陇贵族。最后,杨光也被关陇贵族中的李家摧毁。第三,自暴自弃,后期局势失控。杨光干脆放弃努力,开始赌博征求美丽。最终失败。
杨光是一位有远见、有才华、有抱负的君主。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造福后人。们当然可以说,杨光做了很多功在千秋的好事。但仅此而已,可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好皇帝?显然不是,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我出生在杨迪皇帝年间,面对这样一个不考虑人民感受的不堪重负的兵役和君主即使你做了很多大事,谁能轻松地说,这是明君?江山社稷。以人为本。抛开这个,都是扯淡。
总之,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而隋杨帝,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个程度。
杨广有千秋之功,被称为昏君 冤枉还是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