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找一个适合正面宣传报道的人比找雷锋更难。然而,穿铁鞋没有地方可找。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时间——黄得功,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
黄得功(1594-1645),字虎山。《明史》认为黄得功是开元卫人,《石匮书后集》认为他是顺天人,《明季南略》认为他是凤阳灵璧县人。至于他是谁,没有准确。他真的需要认真对待。扔硬币或者研究模糊数学,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的起点太低了。在他成名之前,每个人都不把他当回事。后来,当他不小心成为英雄时,他回头看。先进事迹将与民间传说混为一谈。@ 就是这个人不是特别成功。真正浪漫的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老人的家乡在韶山冲!
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工到名不见经传的实力派军事家,黄得功完全得益于马士英。由于偶然遇到杨文聪,黄得功终于靠上了马士英。
杨文聪(1596-1646),字山子,龙友,陈龙,鹤巢,雪,贵阳人,金陵后流。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文聪举人,官至兵部郎中,清兵入闽,被执不屈而死。杨文聪博学古代,善于画山水,是“画中九友”之一。有一次,杨龙友去了北京,带了太多的行李,急需在路上雇佣个体运输员。黄成功赢得了这个订单。黄得功手里有几头驴,靠黑户运输,偷税漏税,养家糊口。
马士英的侄子杨龙友。有人说他是马士英的姐夫,其实不对。他是马士英姐姐的女婿,比老马低一代。
杨龙友和黄得功走了一半,结果出了事故。
杨先生是文人,但对面是真正的强盗,他拿着刀骑马。结果杨先生的楞劲还在后台运行,黄得功三下五去二,以少胜多,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强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得功救了杨龙友,不收一分业务增值费,让客户大受感动。杨先生很抱歉,他以为我叔叔正好是部队的首长,部队做事也很方便。于是,情不自禁地找到了马士英,帮黄得功安排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有史料说黄得功“少负奇气,长胡子,两餐倒立,体力绝伦”,估计是后来按葫芦画瓢,后来补上的。没有杨龙友,黄得功就是一个擅长体力劳动的农民工,能拿到欠薪就好了。
这个机会,黄得功的个体户就不干了,转到部队,转到马士英手下当军官,先后累功到游击,副总兵。
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成功从总督熊文灿、张献忠、革左五营等方面与南直隶江北、河南作战,加太子太师。崇祯十五年,黄成功大败的小偷张献忠于潜山,官员到庐州总兵。马士英平定叛将刘超,称他为靖南伯。
黄的成功政治资格反映在他严格的军事纪律上。他在庐州、桐城、定远等地工作过,当地的干部和群众都为他建了一座寺庙。你知道,明末是什么军事纪律啊,如果你的下属没有抢劫,杀人,你不好意思说我在军队里,其他人也认为你是一家安全公司。
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朱由松在江南自力更生后,黄成功很快再次被授予侯。他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并称为四镇。当一名士兵到达这一点时,它几乎是顶峰。如果你再努力一次,你将成为赵匡胤的将军。
然而,黄得功几乎违法乱纪。
史可法和马士英有很多矛盾,马士英看黄得功,史可法也看黄得功。
高杰很霸气,史可法太不放心了。@ 他让黄成功驻扎在仪真,偷偷牵制高杰。高杰这个人不地道,没人盯着,这主说不准哪天逆天。黄得功有个同姓的朋友黄八,准备去登莱总兵任职。黄得功率骑兵300人从扬州欢迎高邮。高杰想,坏了,黄得功抢老子地盘!于是,精兵埋伏在路上。黄得功走到土桥上,部队正在做饭,高杰的伏兵四起,黄得功拼了一条老命,才回到自己的驻地,随行的300骑全部战死。
更吐血的不是这个。黄得功玩命的时候,高杰真的来仪真抢地盘了。虽然没有成功,但黄得功损失惨重。
无缘无故吃这顿闷亏,黄得功气大,他发表声明,要和高杰决一死战。史可法急了,召开了多次协调会,使双方勉强和解。
1645年,高杰进入河南,黄得功准备趁时袭击高杰军报仇。幸运的是,早些时候被发现,朝廷出面工作,黄得功没有犯错。
史可法认为这不是一种制造麻烦的方式。敌情没有时间研究,每天都在努力探索不稳定因素。@ 我觉得黄得功的思想工作很容易做,安排他重新搬到庐州。
庐州确实是弘光朝的生死之地。弘光元年(1645)4月,左良玉起兵东下,朝廷爆发。如果黄大帅没有出色的军事技能,马士英和阮大成在哪里用兵如神?关键时刻,黄成功不辱使命,与左部决战芜湖。不到一轮,他就赢了,救了朝廷在危卵中。
然而,弘光朝的命运远不是一两个人能支撑的。清兵大举渡江。得知朱由松跑了之后,他迅速分兵攻打太平。黄德功刚刚在芜湖收兵,准备洗洗睡觉。没想到,“砰砰砰砰砰砰”的声音突然响起——朱由松敲了敲门。
在突如其来的朱面前,黄成功充分展现了自己出色的作风。看到惊心动魄的朱,黄成功的第一直觉不是曹丞相的机会感,而是诸葛丞相的使命艰巨,担心别人的想法,担心皇帝的安全——黄成功哭了:陛下可以尽力保卫首都,大臣们可以尽力。为什么听奸人的话,仓卒来这里!而且大臣现在对敌,怎么护送?
朱由松叹了口气:除卿,没人能依…
黄得功跪了下来:“我愿意死。”然后,率领军队迎接敌人。在芜湖板子集,他与清兵血战,手臂受伤,几乎脱落。不得不,他用布裹住手臂,用刀坐船,指挥他的八名士兵继续迎接敌人。
四镇之一刘良佐此时已降清,并在岸上大声招降。黄得功怒斥他时,被箭射中喉咙左侧。黄得功在地上扔刀,拔箭而死。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自杀了。他的下属翁志琪去河里自沉
“黄家战血楚江流,故垒萧萧烟水浮,”清古世余时期的《板子姬怀古》诗说。北望孤忠空拒左,南驱恨失吞刘。鼓声夜壮北青石,影子风摇白马洲。一代将军没有麦饭,丹崖片石已千秋。诗中的“黄家”,即黄得功。在历史舞台上,笑到最后的都是聪明的鬼——愿意做满清鹰犬的刘良佐,用功隶汉军镶黄旗;黄得功部中军田雄,他背着朱来到清营,卖掉了皇帝的头。
明末忠臣黄得功:南明四镇农民工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