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康熙年间发生了多起[朱三太子]案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拉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许多雄心勃勃的家庭在朝代鼎革时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时期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典型例子。电视剧《康熙王朝》只描述了杨起龙假“朱三太子”谋反,但康熙时期历史上有十起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谁是康熙头疼的“朱三王子”?不是朱慈炯杨起隆,而是他!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时期以“朱三王子”为号召的一次重大影响。虽然杨起隆是一个失业的游客,但他大胆而有策略。康熙十二年(1673年)12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此机会在首都率众举事。起义失败后,杨起隆逃走了。此后,清廷多次搜查逮捕逃跑的杨起隆,一无所获。

康熙十六年(1677年),福建永春县人蔡寅,自称“白头贼”,自称“朱三王子”。他以巫术迷惑众人,带兵数万人,与台湾省郑静勾结,攻打漳州,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在天宝山;同年6月,河南省柘城区也有人自称“朱三王子”,带领公众起事,被清廷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年),陕西汉中、兴安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将军图海击败逮捕。这名男子自称是杨起龙。经杨起龙家人及其同伙鉴定,他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龙的下属,知道原因,于是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谋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年),假杨起龙被押往北京处死。

虽然杨起龙本人消失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朱三王子”的名字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号召,被许多肇事者借用。康熙38年(1798年),江南金和尚为“朱三王子”设立了一名70多岁的老人,聚集在太湖上,秘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劫持他。在关键时刻,他们都因为枪声而被捕。

康熙46年1707年11月,江苏省太仓州与浙江省四明山几乎同时发生暴动,领导人呼吁“朱三王子”,引起了康熙的特别关注。他亲自阅读了奏折,并部署了追捕计划;并特别强调必须立即逮捕所有涉案人员,并与现有的小偷一起结束。

康熙年间发生了多起[朱三太子]案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旗帜的魅力却不容小觑。@ 每次以“朱三太子”为名的起义爆发,康熙都会觉得自己像背上的芒刺;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康熙都很失望,睡不着。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在哪里呢?

崇祯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战,只剩下长子朱慈珍、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英、五子朱慈焕。明朝去世后,朱慈珍、朱慈炯和朱慈英流落民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然而,根据朱慈焕被捕后的说法,三兄弟都被清廷杀害了。朱慈焕和四哥朱慈英同龄,人们习惯称他为“朱三王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不屈不挠的生活。后来,朱慈焕改名为王士元,加入浙江余姚胡家,生了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然而,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清朝的标志。他不敢住在余姚,而是在四明山教书很长时间。

朱慈焕对四明山“朱三太子”案感到恐慌。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孩子躲在宁波。慈溪县的叶兄弟便携朱慈焕的四个儿子朱仁“想成为土匪”,然后因事机暴露而放弃。后来,朱慈焕化名何成躲在镇海县。房东张月怀借此机会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秘密开展反清活动,因此朱慈焕感到恐慌。

康熙年间发生了多起[朱三太子]案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康熙四十五年间,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逮捕。经九卿科道会审,几位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监也表示“不认识”。因此,清廷判定朱慈焕为“假”

几十年来,朱慈焕隐姓埋名,躲在西藏,并没有真正从事“反清复明”。然而,作为一种号召,“朱三王子”的名字确实对清政府构成了威胁,朱慈焕背负着“不必要”的谋反罪。《明史》说朱慈焕五岁去世,只是给朱慈焕加了一个以“朱三王子”的名义煽动人心的罪名。

朱慈焕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但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省朱一贵起义,依然尊敬“朱三王子”的名字。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国共发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电视剧《康熙王朝》将“朱三王子”锁定在杨起隆身上,与史实不符。(刘秉光的头条号)


康熙年间发生了多起[朱三太子]案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康熙年间发生了多起[朱三太子]案件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