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密:为什么女皇武则天能两次原谅她的退位者?


武则天主政后,为了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设立了四个“铜币”。铜箱,是一种铜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告密者提供便利,并根除异己收集证据。朝野臣民在如此高压的气氛下,迫于酷官的严厉惩罚和女王的淫威,大多如履薄冰,默默无闻。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也没有人敢公开要求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历史上,以高官级别指责国君过失的人寥寥无几;恐怕只有唐朝的苏安恒是草根两次请求皇帝退位的人。苏安恒(?—707),冀州武夷(今河北武夷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和《春秋左氏传》。虽然苏安恒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的平民,但他有一颗忠于唐朝的心,尤其是武则天的篡位。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面对面疏忽;因此,铜成了他冒着生命危险提出建议的渠道。

长安元年(701)8月,苏安恒上了《请复位皇太子疏》。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他认为武则天已经老了,处理繁重的国家事务不利于圣体安泰;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坐在皇太子身边,享受自己的生活。二、他主张将武氏诸王全部降为公侯,让其闲居,同时将20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苏安恒还威胁说,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陛下去世,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对此,武则天“召见、赐食、慰藉”(资治通鉴)。

解密:为什么女皇武则天能两次原谅她的退位者?

第二年五月(702),苏安恒又上了《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与上次相比,这种奏疏措辞尖锐,态度激烈。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的“运势将衰”完全是武则天“李氏微弱,贪天之功”造成的。他讽刺说,武则天占据了皇帝的宝座,是“鸠占鹊巢”。假如继续这样,“何圣颜见唐家宗庙?将何专命向大帝坟墓致敬他劝武则天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武则天既“不纳”,又“不之罪”(资治通鉴)。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女王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个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振动。虽然苏安恒的身份很低,但大臣和历史官员并没有忽视他的声音。毕竟,苏安恒上疏所说的话,不仅是他的个人观点,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反映了朝野支持李姓宗室复位的共同愿望。《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许多史籍,如《全唐文》,都记载了他的事迹或收录了他的奏疏,可见这件事在当时的影响很大。

过去,依武则天杀伐决策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再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一切都有些开放,也只好视而不见。虽然武则天很有才华,很有政绩,但这些优势并没有抚平李唐臣民的怨恨。人心不附,精力下降,武周政权下滑是必然的。武则天一次安抚苏安恒的批评和讽刺,一次简单的冷处理,反映了女王晚年对退位和复唐趋势的某种认同。

然而,对武则天来说,权力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和力,更不用说她为之奋斗了几十年了。武则天抱定“人在权”,即使是“政事多委易的兄弟”,也不会把权力交给太子。苏安恒见两次上疏不能让女皇就范,便将矛头指向张氏兄弟。长安三年(703)9月,苏安恒利用张的兄弟陷害了御史医生魏元忠,并在《理魏元忠疏》中伸张正义,说他们是“豺狼的心”。结果“易之等见其疏,大怒,欲杀之”(《资治通鉴》)。

苏安恒的上疏,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但其无畏之举,却激活了李唐老臣的沉默。之后,要求武则天退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武则天在神龙元年(705)正月被迫退位。不久,苏安恒被提拔为习艺博物馆内教。神龙三年(707)十月,苏安恒不幸被牵连到节英王子杀死武三思一案中,冤死狱。唐睿宗即位后,以其“直接成操”,追礼为劝诫医生。苏安恒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平民,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两次请当朝皇帝退位。


解密:为什么女皇武则天能两次原谅她的退位者?解密:为什么女王武则天可以两次原谅上疏请她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