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这个人特别难说。从他下台开始,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委屈。严嵩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中。但是在修明史的时候,写作团队对严嵩是不是奸臣有很大的争论。
严嵩的死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他就是岳飞。岳飞的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天字一号的大冤案。正如明代诗人文征明的《满江红》所说:“最无辜的堪恨更可怜,风暴狱!然而,岳飞曾经受到高度信任和重视。宋高宗赵构甚至对他说“中兴,委卿”,对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我自己”。文征明才说:“一开始,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这和严嵩有很多相似之处。严嵩最受宠的时候是很美的。年纪大了,嘉靖特许他乘肩舆进出紫苑,还为他修办公室,每天赐御膳,赐法酒。最后呢?寄食墓舍以死,即睡在墓地里,靠别人上坟的供品生活。岳飞和严嵩在皇帝那里受到的“两重天”待遇,真的很像乃尔!
也许有人会说,你怎么能把严嵩和岳飞比较呢?一个是公认的大奸臣,一个是公认的大忠臣。一忠一奸,泾渭分明;一功一罪,天壤之别!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要问:奸臣能冤枉吗?坏人该死吗?罢免(后来抄家)严嵩,处决严世蕃,实现了“实质性正义”。然而,如果这种正义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实现的,它只能被称为“荒谬的正义”。这个标题是我在《帝国的惆怅》一书中使用的。
正义取决于非正义的手段,这种荒谬的事情只能发生在荒谬的时代。然而,即使在那个荒谬的时代,也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在主修《世宗实录》时,张居正表示,严世蕃应该被杀,但罪名应该定为“奸党”而非“反贼”。事实上,即使严嵩父子是“奸党”,也是冤枉的。两人恶贯满盈,对皇帝却忠心耿耿。众所周知,嘉靖皇帝要亲自炼丹,才能长生不老。丹炼好后,要找人吃,试试。谁试呢?严嵩。严嵩多大年纪?七八十岁。然后吃下去写实验报告,说臣夜服仙丹一丸,浑身发热,痛下两碗云。这是铅汞中毒的症状。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心甘情愿地充当皇帝实验室的小白鼠,你还说他是奸臣?@ 严嵩只能算是“奸贼”,不能算是“奸臣”,更不能算是“奸党”。
其实严嵩原本也是“正人君子”。《明史》说他身材高大,眉目清晰,声音洪亮,才华横溢,名副其实,刚进官场的时候也很正派,能和其他大臣一起反对嘉靖的胡作非为。然而,自从嘉靖皇帝发出“雷霆之怒”以来,严嵩没有多少“正义感”,但至少有一点“正义感”消失了。从此,他也踏上了媚上、邀宠、弄权谋私的不归路。可以说,“奸臣”严嵩其实是嘉靖“培养”出来的。
那么,混账皇帝嘉靖是谁“培养”的呢?更何况中国古代有多少皇帝不混账?只是混账的程度不一样。还说岳飞这个案子。岳飞的死,在民间常常被归咎于秦庸之罪,但史家却另有说法。许多历史学家指出,宋朝有一个更好的传统,那就是不杀重臣;岳飞以前没有将军被杀。没有高宗的默许,秦庸敢于打破这一先例,谋杀岳飞,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也是投其所好。文征明说得好:“一区一庸怎么可能?逢其欲。也就是说,秦庸那贼只是算准了皇帝的心思!
同样,严嵩也做了这么多坏事,没有嘉靖的纵容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嘉靖在西苑炼丹的时候眼睛一抹黑。事实上,即使一只苍蝇飞过朝堂,他也知道严嵩怎么会做什么?但睁开眼睛,闭上眼睛,甚至故意放纵。当他不想放纵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方法来处理它。@ 严嵩混账是嘉靖混账,秦庸丑是赵构丑。皇帝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但你不能说皇帝天生混账,皇帝的混账也是“培养”出来的。谁的“培养”?帝国制度。正如前面所说,秦庸谋杀岳飞,是为了看到高宗的心思。什么心思?“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也就是说,赵构收复中原,迎回钦宗(徽宗当时已死),不得不放弃皇位。为保住王位,他不能把战斗打得太大,也只能向敌人曲膝求和,甚至帮助敌人除掉岳飞。“千载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这也许就是他默许甚至暗示秦庸杀岳飞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宋高宗或明嘉靖,如果不是皇帝,也不一定有多坏。靖康之难时,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也曾有过“慷慨请行”到金人军营谈判的壮举,而且表现还不错。嘉靖的个人素质也不差,至少是个懂人。但是当皇帝的时候,我很抱歉,既没有对错,也没有道理。“尽忠报国”如岳飞,“贪赃枉法”如严嵩,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想用就用想杀就杀。原因和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他们是皇帝。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嘉靖和赵构,而是皇帝制度。换句话说,嘉靖的混账是皇帝制度的混账;赵构的丑是皇帝制度的丑。正是这个制度是混账和丑,@ 即使是皇帝本人也未必有好的结果。
今天,他的书法作品在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紫禁城等地都有。据说山海关的“世界第一关”也是他的作品。严嵩的文学成就很高,诗歌“美丽优雅”。
根据史书记载,严嵩至少试图纠正嘉靖皇帝的一些做法。我认为今天,奸臣的概念不应该再提及了。这是一个应该进入历史的词。
严嵩是什么样的人? 是十恶不赦的奸臣吗?